共23题,约11660字。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论语•里仁》中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恕”解作“宽”,“宽”与“恕”是内涵基本一致的同类道德范畴。因为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会有种种冲突,如何有效规避矛盾、化解冲突,是处理人际关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孔子提出“宽则得众”,就是要求待人宽厚,这样可以规避矛盾、化解冲突,“宽”与“恕”因而成为人际和谐的主要调节方式。孔子“温、良、恭、俭、让”的道德修养与行为方式,则是对“宽”的另一种诠释。
细致考察,《论语》所言之“宽”,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责己以严,但不苛求他人,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不主观臆测别人不诚实,所谓“不逆诈,不亿[注]不信”;对于别人的过失,要能够宽容谅解,所谓“既往不咎”“不念旧恶”;不求全责备,要求过高,所谓“无求备于一人”。 以上这些,都是“宽”的表现。 第二,推己及人,恕以待人。孔子认为要终身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交往原则,推己及人,是“宽”;《公冶长》有云“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即不希望别人之辱加于自己,自己也就不要辱加于别人,恕以待人,亦为“宽”;面对分歧,不固执己见,若大同而小异,则“和而不同”,不斤斤计较于小异,而以“和”求其大同,便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这也是“宽”。
当然,孔子之“宽”,并非凡事委曲求全,不讲原则。孔子不赞同“乡愿”(随俗浮沉)的做法,认为是“德之贼也”。有人问:“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即“公平正直”,对待怨恨,不能因为宽厚就无视错误的存在,也不能因为“旧怨”而改变公平正直的道德准则。对待“怨”要有原则,“宽厚”要有分寸。否则,纵容了奸佞小人,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无论是个体抑或群体,如果以“忠恕”为道德之本,以“信”为立行之本,以“宽”为待人之本,则可以博爱济众,避免尔虞我诈、强权意志,这样才可以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刘运好《人际和谐的调节方式》)
材料二:
“恕”在《论语》中虽然仅出现两次,但作为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终身行之”之言,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恕”在《孔子家语》中也有论述,其《三恕》篇首段就讲述了孔子恕道的观点与具体做法,并以“三恕”命名全篇,可见“恕”的重要地位。 阅读此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孔子的“恕道”思想。
恕道内涵丰富,但并不深奥,它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宽”与“恕”是人际和谐的主要调节方式,它们属于同类道德范畴,有着基本一致的内涵。
B.孔子的“宽”也是要讲究原则的,要宽厚待人,但也要正视错误的存在,不能纵容奸佞小人。
C.孔子终身践行“恕道”,他认为只要求别人尽责,自己却不履行应尽的责任,这并不是恕道。
D. “君臣、父子、兄弟”是孔子强调的三种关系,古人因而会重点处理好这三种基本人际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因此不必担心产生矛盾与冲突。
B.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个人和群体践行宽恕之道,讲究诚信,博爱济众。
C.《论语》和《孔子家语》都对“恕”进行了论述,比较而言后者的重要性超过前者。
D.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寄希望于他人能做到,这不是反求诸己,而是与恕道逆向而行。
3.下列选项中的事例,不符合材料所说的“恕道”的一项是(3分)
A.管仲险些射死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却重用管仲为相,开创了霸业。
B.廉颇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后,不与廉颇会面,以免起冲突。
C.淮阴屠户当众挑衅韩信,韩信看了他好久,伏下身,从他胯下钻过去。
D.东吴程普因自己年长,多次凌侮周瑜,而周瑜折节下士,始终犯而不校。
4.材料二最后一段引用《论语•卫灵公》中的对话,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概括。(4分)
答:
5.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的酷吏,他曾诬陷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少卿徐有功,想要置之于死地。不久,皇甫文备也被人诬告,徐有功在审讯他时却不“以私害公”,而是为其辨明冤屈。请结合两则材料,从“宽”和“恕”两个角度对徐有功的做法简要评析。(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操纵彼得堡全体囚犯命运的是一个德国男爵出身的老将军。他一生战功卓著,得过许多勋章,但平时只在纽扣孔里挂一个白十字章。据说现在他已头脑糊涂了。他在高加索服务时,获得了这枚他特别引以为荣的十字章。当时他统率剪短头发、身穿军服的俄罗斯农民,手持步枪和刺刀,屠杀了一千多名保卫自由、家园和亲人的人。后来他在波兰服务时,又驱使俄国农民犯下种种罪行,为此他又获得勋章和军服上新的饰品。后来又在别的地方工作过。如今他已是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