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80字。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B.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C.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D.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所能”中的“当”,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意思不同。
B.“人君苟欲之”中的“苟”,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中的“苟”意思相同。
C.“合从”即合纵,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联盟战略,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合纵”。
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驱逐客卿、放弃人才,等同于帮助敌国去成就他们的霸业,这就好比是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
B.有才能的人外表上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办好,出谋划策和治理国家都不同于常人。
C.古人认为,有才能的人,就会像锥子装在口袋里很容易显现出来而被发现,但王安石对此并不完全赞同。
D.天下那么大,说没有人才,王安石是不相信的,他觉得人才是有的,关键在于上层的人的寻求和使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