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20字。
贵州省贵阳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再来看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此时,如果改换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实践论》是1937年7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稿。文章是要从认识论上来探索,以此来弥补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的理论准备不足问题。
《实践论》是经过了毛泽东长时间理论思考,反复酝酿而形成的。早在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就提出,为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战争经验的人,经历许多战斗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步,对这些战斗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改造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二步。
B.一个人接受工作任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后,就能够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
C.文中画线的“这方面”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革命的指导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充实和发展。
D.材料二中谈到的“十六字口诀”为材料一中的“整理和改造”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操作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实践论》只是为了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论”而创作的。
B.只有在实践中感知的材料十分丰富并合于实际,才有可能据此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C.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对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的观点是对立的。
D.中国人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了理性认识基于感性认识,认识离不开实践。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认识论”认知规律的一项是()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增广贤文》
B.“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C.“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行是知之始》
D.有人说:“亚里士多德说过,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材料二中提到“《实践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独创性贡献”,试分析其“独创性”主要指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养不起一个贼
刘震云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