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360字。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生动反映出粮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政权的危亡。毛泽东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曾发表诸多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和号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多部著作中论述农业问题。坚持粮食生产是农业劳动的基础。列宁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他形象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他说“以前我们往往一边在奠立大厦的基础,一边又在做圆屋顶和各种装饰”,“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多地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主要方面,用在奠定基础上,用在最难解决但我们还能解决的最普通的任务上”。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发展农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生政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代表着国家经济,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中华优秀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中的“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为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尚书•洪范》中讲到治国理政的八项要务,其中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管子》认为,保障粮食生产是维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粮食储存丰富的国家才能治理天下。即“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并要求全民参与粮食生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食为政首”思想的汲取。汉景帝站在农民立场上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他认为,“雕文刻楼,伤农事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水也”。毛泽东认为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一把利剑,是安抚人民的定心丸。他一再强调:“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这是对“以农为本”重农思想的汲取。
(摘编自《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将创作视角对准乡村生活。有的以餐食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有的在漫游旅程中感受乡村变化;有的体验渔户、牧民、果农等的生活状态……一时间,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舒缓惬意的乡野生活跃然于荧屏之上。但节目中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
B.某综艺避免了“乡村”“土地”“田园”符号化、表象化的问题,将创作目光直接聚焦于“土地”。
C.某综艺通过深化德、智、体、美、劳的价值内涵,实现传统养成类选秀节目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创新。
D.某综艺中所运用的联合式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等农耕生产工具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度挖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指出粮食安全是奠定大厦的重要基础。
B.材料一引用《尚书•洪范》《管子》和汉景帝的话,从农民参与粮食生产的角度论述了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
C.综艺节目作为影响力、传播力巨大的文艺形态,肩负着媒体的导向性和社会属性。该节目正视了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导向良好。
D.某综艺特意挑选了一批少年,意图唤醒年轻人回归土地,重拾躬耕精神和乡愁情结,从实处助力乡村振兴。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中“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直接相关的一项是( )
A.陶潜《劝农(其五)》:“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B.《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晁错《论贵粟疏》:“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D.崔道融《田上》:“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找到中国的出路,毛泽东同志‘向大本大源处探讨’”。请根据材料一,谈谈毛泽东同志从哪些大本大源处探讨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5.部分青年辞职回乡种地频上热搜,有人担忧“这是逃避压力的失意之选”,有人称赞“扎根土地、振兴农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落[注]
师陀
雨落着。
一片天井;一片天,灰色的,一面网。霏雨潇潇,那细的丝,一顺交织着,撒向天井,撒向两株柳。柳枝沉沉下垂。柳叶像瘦巧的黄金的艇,在水洼里航行。
水溜管低声呜咽,寂寞地呜咽!一声风,一阵雨烟,几潦水泡。
天井是长方的一条,四边围着并不矮然而有着走廊的丑旧的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