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7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贵州 mián yán①        起伏的群山之间,隐匿着“南中第一奇迹”——红崖古迹。
  红崖古迹位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晒甲山。山的西侧有一壁石崖wǎn②         如红色的火焰,在石崖北端一处宽10米、高6米的崖面上,有一些形似古文 字的赭红色的神秘符号,这些神秘符号并非人为镌刻,若字若图,如篆如隶,大者如斗,小者如 升,横不成列,竖不成行,参差不齐,不可辨认,这就是红崖古迹。因其诡异难释又被人们称为“天书”,并被列入“中国八大神秘文字”。
  这骇人听闻的红崖古迹,经历数百年风雨剥蚀,却依然如故,色泽似新。正是这种呈现在眼 前的神秘,更能激发人类去探索红崖古迹那扑朔迷离的内涵。数百年来,历代学者先贤满怀对 知识的一腔热忱,不断地探索山岩上那些古怪符号隐藏的ào③          秘,多次掀起破译热潮。
  1. 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镌刻 B. 参差不齐 C. 骇人听闻 D. 热忱
  【答案】1.     ①. 绵延    ②. 宛    ③. 奥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绵延(mián yán):延续不断的样子。
  宛如(wǎn):正像;好像。
  奥秘(ào):指深奥与神秘,通常指某个事件的由来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知。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镌刻:雕刻,通常用于描述在硬物(如石头、金属)上雕刻文字或图案。此处用来描述神秘符号的形成方式,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B.参差不齐:形容事物不整齐,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此处用来描述红崖古迹上神秘符号的排列方式,使用恰当;
  C.骇人听闻:形容事情非常可怕或令人震惊,往往带有贬义。红崖古迹本身是一个神秘的、吸引人的历史遗迹。该词通常用于描述负面的、令人恐惧的事情,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D.热忱:热情、热心。此处形容学者们对探索红崖古迹的热情和投入,使用恰当;
  故选C。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诗人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寄寓自己对开元初年鼎盛时代的眷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于暮色苍茫中,刻画出一个远离家乡、旅游漂泊的游子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遥怜故园菊    ②. 江春入旧年    ③. 远远的街灯明了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    ⑥. 终古高云簇此城    ⑦.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⑧. 崔九堂前几度闻    ⑨. 夕阳西下    ⑩.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遥、街、簇、岐。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B.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D.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诫子书》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寓言是用比喻性的、假托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选项“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有误。
  故选A。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名著阅读(5分)
  5. 下面文段中描写的“他”是哪篇文章中的人物(   )
  到冬初,我们的境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在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他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见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