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5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zheng)人(bing)啦!
  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u)核(w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相异。例如: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是怎样“按时毕业”。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
  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
  单从修辞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也许你会体悟到其深层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
  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在这种意义上,“注音心声体”的使用者绝不会成为“革命家”,但这也并不表明他就是顺服的、怯懦的。相反,“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现了与现实沟通的多维可能性:他揭露现实,也能部分地维持与现实的“共谋”,但他同时也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注音心声体”是在括号内用加注与汉字相异的拼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真实意图的修辞方式。
  B. “注音”是形式特征;“心声”是具体内容,即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
  C. “不”盖而弥彰,是指不掩盖“潜台词”且通过“不小心”泄露的方式使得真实意图更明显。
  D. “注音心声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被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们所接受,还得到了官方的采纳。
  2.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注音心声体”中的拼音不如汉字直观,无形中起到了遮掩的作用。
  B. “注音心声体”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由此获得委婉的效果。
  C. “注音心声体”之所以诞生于网络,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
  D. “注音心声体”使发言者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能尽情吐露心声。
  3. 下列选项中,作为例子来佐证材料中画线句的观点,最合适的一则是(   )
  A. 这家店一直在出售物(que)美(jin)价(shao)廉(liang)的产品。
  B. 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应当走(yong)为(yu)上(fu)策(qi)。
  C. 所有同学一起阅读了这篇趣(suo)味(ran)横(wu)生(wei)的文章。
  D. 放学回家收拾自己干(luan)净(qi)整(ba)洁(zao)的房间。
  4. 在与“狂欢节”的对比中,突出了“注音心声体”哪些不同的特质,请简析。
  5.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注音心声体”的?请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心声’是具体内容,即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错误。原文是“‘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可见 “心声”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而“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仅仅指其中一方面,选项信息杂糅。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