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790字。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代,毋庸置疑是一个弥漫着诗的时代。这时期诗歌的繁荣与统治者的热衷有关,也与诗歌发展至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有关,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在诗歌发展史上,律诗定型于初唐,而为律诗制定规则的沈佺期、宋之问恰恰曾担任科举考试的考官。所谓“文无第一”,文学创作方式千差万别,很难统一标准断言孰优孰劣,而考试就需要一个客观、可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律诗的标准。科举试诗诗体是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于是文人们大力作五言律诗。律诗在唐代的迅速发展与科举考试不无关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实际上就是少年时准备科举试的习作。这时代的很多诗人都有很小年纪开始作诗的记录,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传说是其七岁时写的,杜甫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王维则“九岁知属辞”。诗人早慧并非因为某种基因突变而使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诗歌天才,而是作为社会制度的科举规则使然。在唐代,诗歌并不只是精英文化,而是一种全民狂欢。中唐传奇小说集《集异记》中记有一则轶事:开元年间的某一天,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一同在旗亭饮酒。这时候来了一些梨园伶人在宴会上演唱乐歌。三人在一旁观看,并偷偷约定,伶人们演唱谁的诗作最多即为优胜。只听一位伶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于是王昌龄笑着在墙上画一道标记,表明伶人们演唱了一首自己的诗。接着又有一位伶人演唱了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笑着在墙上画一道标记。之后伶人又唱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一诗,这时王之涣有点坐不住了,强撑面子道:“这都是些俗人,岂能唱阳春白雪的曲子。”他指着伶人中看起来技艺最好的一位说:“如果这位唱的还不是我的诗,我以后就甘拜下风,再不敢跟你们比高下。”过了一会儿,这位伶人果然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则轶事本身可能出自演绎,然而,宴饮娱乐时演唱诗歌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这自是无疑。现藏于湖南博物馆的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上写的一首诗也许能让我们更真切感受诗歌是如何弥漫在唐代人的生活中的。这首诗写道:“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春天的池水、小草、人、鸟儿,毫无修饰的白描;语言随性得像随口吟出,却将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灵动自然、音韵和谐。这是一个全民皆能诗的时代。孟郊《教坊歌儿》道:“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唐代的人们浸润在诗歌的世界中,诗歌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流传千古、后人无法企及的诗歌与诗人之所以诞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厚的诗歌土壤的滋养。
(摘编自《诗歌在唐代达到高潮:“诗必盛唐”有失偏颇,当代人如何学诗?》)
材料二:
唐代诗歌的发展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成熟,也由于中国古代以五七言为代表的诗歌经过长期的发展,而终于也趋于成熟。这两个发展成熟的过程都是长期的,曲折的。到了隋唐统一后,正好都步步进入了高潮。两个高潮的汇合当然要比一个高潮更有力量,这就使得唐诗的局面波澜壮阔,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唐代繁荣除了与统治者的热衷有关,最重要的原因是诗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
B.材料举白居易少年作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唐代的人从少年就开始准备科举考试。
C.唐代是一个全民皆能诗的时代,诗歌融入唐人的生活中,成为唐人生活的一部分。
D.材料举《集异记》中的轶事,说明在唐代,诗歌不是精英文化,而是一种全民狂欢。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句来源于民歌,它的涌现成为诗坛上一个新的突破,也体现着诗歌的复兴。
B.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实际上乃是九首绝句接连而成,所以该诗新鲜活泼。
C.绝句登上诗坛,其语言的飞跃性,是诗歌语言完全成熟的表现。
D.律诗能够突破五言排律的体式,是因为律诗要比排律洗练和生动。
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将进酒》一诗多次换韵,体现唐代诗歌语言的完全成熟和丰富的抒情性。
B.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颔、颈两联体现律诗中间四句必须排偶的要求。
C.我们可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领略诗歌语言的飞动与洗练。
D.《涉江采芙蓉》一诗具备解放的语言、新鲜飞动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
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高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
5.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发展到唐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
刘建超
①他挣扎了几十分钟,觉得只是徒劳,巨大的暗流推得他距岸边越来越远。他索性平静地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漂流,岸边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从眼前消失。
②天,暗下来,蔚蓝的大海收起炫丽的姿色,一抹沉黑。天空如一张灰色的网,罩着四际,罩着他的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