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30字。

  10.1 劝学(1)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劝学》,完成1~6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木直中绳 中:合乎
  C.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D.而绝江河 绝:断绝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8分) (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8分) (  )
  例句:吾尝跂而望矣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
  D.用心一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善”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作者在以对偶、排比形成的整句中适当加入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5.《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文分了几个层次论证论点?(12分)
  6.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论点?请各举一例说明。(10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荀子坚持人“最为天下贵”,坚持人在知识体系中的主体与实体地位。《荀子•王制》中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何以“最为天下贵”?荀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能够“合群明分”。人结成了社会,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既分工又合作。荀子不仅认定人与人之间必须依据礼义来分工合作,还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也必须互相辅助,互相协调。“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鱼亶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洿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是现实社会的人,而且是人类社会与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