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950字。

  专题01 预热组合小卷(信息类阅读+语言运用)
  内容早知道
  ☛练•题型考点    信息类文本阅读2道36分,语言运用题4道56分
  ☛备•解题技法    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语言运用语段综合答题技巧
  ☛诵•母题范文    作文母题——生命坚韧
  评卷人 得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共2道大题,10小题,限时36分钟,满分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先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出辉煌的文化,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北京中轴线是其中的出色代表,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北京中轴线宏大华丽的规划布局中,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
  《中庸》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表达的是不偏不倚,“和”追求的是和谐有序。北京中轴线统领古都老城的规划格局,承载着中华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从选址看,中轴线坚持择中而居的原则,雄踞京城正中的位置,犹如一条城市脊梁,承担起都城的躯干,展示大国首都的雄伟气魄和泱泱风范。从布局看,中轴线两边建筑均保持着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这些建筑物各得其所,极富中正平衡之美。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在孤鸣,而是各民族合唱,共同演奏出中华民族的恢宏乐章。从远古时期各文明的满天星斗,到封建时期的历次王朝更替,各民族之间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北京曾是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是多民族文化汇聚之地。传承至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作品。北京中轴线最早诞生于元代,历经元、明、清三个多民族大一统王朝。无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满族,都对中轴线的规划理念和格局尊崇有加、承接有序。北京中轴线不仅体现多民族文化元素,而且呈现华夏先民多样的精神信仰。例如,清代在景山绮望楼内供奉孔子牌位,尊崇儒家至圣;万春亭内则设有毗卢遮那佛,尊崇佛教如来;故宫钦安殿供奉玄武大帝,尊崇道教神灵;太庙是皇家祭祀列祖列宗之所,体现强烈的祖先崇拜。
  “天人合一”,最早见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历经多代发展,“天人合一”理念不断被赋予丰富意蕴,展现着中华先民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区域选址上,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我国先人因应自然之势、巧借自然之力的智慧和理念。其背靠燕山山脉,借山势而为其坚实屏障,区域内多条自然和人工水道交相环绕,为都城提供水源和河障,是中华传统建筑理念中依山傍水、山水环抱的典型范例。这彰显了中华文明尊重自然的优良传统,是追求“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大积极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强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在中华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伟大进程中,北京中轴线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智慧,彰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一价值不仅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而且继续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和精神标识,为赓续中华文脉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理解把握北京中轴线的整体价值》)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北京中轴线北段自钟鼓楼至地安门外大街南端。钟鼓楼宏伟高大的体量,与周边街区青灰色、相对低矮密集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中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B.北京中轴线两边的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建筑保持着左右对称的布局,具有一种中正平衡的美感。
  C.天安门、外金水桥和天安门广场及周围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段南部,是我国重要的礼仪活动空间。
  D.从北京中轴线整体规划格局的延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规划理念对于我国的城市布局具有决定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将北京中轴线比作“城市脊梁”,形象地说明了北京中轴线对于北京城的重要意义。
  B.材料一引用古代文献,阐明了北京中轴线的布局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增强了说服力。
  C.材料二将钟鼓楼与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中轴线北段商业繁华的特点。
  D.材料二按北段一中段一南段的顺序介绍北京中轴线,便于读者从空间上了解北京中轴线。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岳阳楼背靠岳阳城,面对洞庭湖,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建筑以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为主,在内部细节装饰方面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十分独特。
  C.扬州个园以“四季假山”出名,即人工塑造四季之景,游客徜徉园中即可遍历春夏秋冬,被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D.颐和园石舫主体结构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但在装修上采用了洋式处理,如内部铺设西洋地砖等,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中轴线?请结合两则材料写一段介绍词,130字左右。(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