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3210字。
河南省南阳市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1.下面是博雅阅读中的酸甜苦辣的心灵记录,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它。
阅读是一场神奇的探险。当你打开一本书,等待你的是各种邂①逅、各样奇遇。每一页书中都隐藏着飓风或旋涡,让你直上云xiāo②或遁入幽冥,每一页书中都蕴含着各种心境情绪,让你时而唏嘘不已、痛哭流涕,时而情不自禁、破涕为笑。每一页书中还可能隐含着一场涤荡一切的头脑风暴、一场迫在眉睫的精神革命。在书中,百年乃至千年前的先贤、怪才与你同在。在书中,你可以与古代的贤者圣人谈天说地,也可以与面向未来的科学怪侠唇枪舌剑。你打开一本书,就好似开启了可以随意穿梭时空,瞬间拥有了一双可以御风滑翔的翅膀。而当你合上书页,你将不再是打开它时的自己。
阅读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历练。阅读者如同探寻伊甸园,③即便要冒被逐出伊甸园的风险,也要伸手去采下一本书。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①邂逅 ②云xiāo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④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一定有一棵智慧树 ②伊甸园中可以没有生命树 ③树上结的不是苹果,而是书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职称为“左迁”,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叫“迁客”。
B.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可能”“应当”“十分”“强壮”等就是动词。
C.父亲四十岁,正值而立之年;我们刚读初中,恰是豆蔻年华;弟弟刚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高”是尊称对方,“尊君”“令堂”是尊称自己的父母,“家君”“家母”是谦称自己的父母。
3.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从听觉角度写出了覆盆子的特点。
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夕阳照耀下薄雪的颜色和情态。
D.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莫怀戚《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4.古诗文名句默写。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中有强烈的个人情怀:杜甫暮春重逢故人,顿生“①,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的感叹;王湾乘船客行他乡,生发“②,江春入旧年”的情绪(《次北固山下》)。
诗歌中有浓烈的故友亲人之思:“我寄愁心与明月,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对王昌龄的牵挂;“④,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思念。
诗歌中有壮烈的人生志趣:少年谭嗣同面对壮阔的潼关山水,抒发出“⑤,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的少年意气;晚年的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不以衰老自弃,忧国忧民。又如《观沧海》所言“⑦,若出其中,星汉灿烂⑧”,从读诗品诗感受吞吐宇宙的气概。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5.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开卷有益】阅读对人大有益。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一种活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