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94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躺平”作为一种有别于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正引发热议。与奋斗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面临经济“滞胀”危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和非主流的着装风格来表达叛逆的朋克文化风靡一时;在经历了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形成了“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那些不拘于传统的青年可以选择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
  然而,“躺平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我国尤为必要。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
  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需要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培育积极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媒体应更多关注平凡中的伟大,赞美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价值的劳动者,以积极的价值观导向增强青年奋斗的动力;企业应充分重视各类型工作岗位的价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年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动机;而作为思想引领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劳动本身的价值。
  (摘编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材料二:
  “躺平”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10年的“神马都是浮云”,2016年的“丧”,2018年的“佛系”,都可以归属到“躺平”文化中。随着“躺平”一词在社交媒体上的大规模流行,越来越多青年借由“躺平”诉说心事。研究者就“为什么要说自己是‘躺平’的人”“使用‘躺平’一词时的心态是什么”等问题,对访谈对象展开深度访谈,获取研究资料。
  有些“躺平”是为了自我保护即降低他人对自己的期
  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躺平族”与欧美“朋克族”、日本“蛰居族”等存在本质差异。
  B. “躺平”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转型催生多元化生活方式,部分青年选择了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
  C. “未富先老”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
  D. 某些青年在使用“躺平”语录时,可能只是为了合群,并不一定对应个人的现实处境或具体行为。
  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时躺平”可以为心理提供调适和休整、但“一世躺平”、浑浑噩噩 人生则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B. 有些“躺平”青年“身躺心不平”,看不得别人拼搏和竞争,这源自他们内心对主流价值的不认同。
  C. 与使用“躺平”类似,自嘲“小镇做题家”,可能也是想引起主流社会关注,彼此共鸣,联合破局。
  D. 社交媒体上大规模且同质化的对抗性话语的出现,制造了一种“全民躺平”幻象,使个体得到安慰。
  3. 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论证结构,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严谨。
  B. 材料二通过对“躺平”青年的调查采访、提出具体问题,有利于研究者深入挖掘信息,获取可靠资料。
  C. 材料二引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意在阐释中国主流文化与“躺平”青年是压制与反压制的二元对抗模式。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躺平“现象进行了溯源,并分别从环境和个人角度探讨了“躺平”的形成原因。
  4. 以下情境中的“躺平”,不能体现李雷对自身情感问题关注的一项是(   )
  A. 上司的苛刻要求让李雷心烦意乱,下班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爱谁谁吧,我已经‘躺平’了。”
  B. 李雷最近一直在为考试高强度学习,考完后他欢呼:“终于完成了!谁也不能阻挡我‘躺平’!”
  C. 朋友跟李雷吐槽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称自己已经“躺平”了,李雷回应:“一起‘躺平’吧。”
  D. 李雷是一位出身小镇的硕士,他表示:“我的家境一般,我要早日财富自由,实现‘躺平梦’。”
  5. 当代青年应如何看待“躺平”?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材料一主要探讨“躺平”作为一种青年处世方式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不利影响,并提出引导“躺平族”奋斗的措施需包括优化工作环境和营造积极社会价值等方面。材料二综合访谈研究分析“躺平”的社会功能,指出其带有对抗主流文化的内涵,同时反映了个人情感和自我价值的探索,认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使得“躺平”不具备西方式的对抗性逻辑。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存在本质差异”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朋克文化风靡一时……日本催生……‘蛰居族’,形成了‘低欲望社会’……‘尼特族’日益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第3段“‘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等内容,可知这些青年群体都兴起于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以不入世的另类生活方式为特征,本质相同。
  B.“根本原因是经济转型催生多元化生活方式”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第3段“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等内容,可知“躺平”兴起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内卷形势加剧;其二是生活方式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C.“必然趋势”错,根据材料一第4段“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白狗秋千架(节选)
  莫言
  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农历七月末,低洼的高密东北乡燠热难挨,我从县城通往乡镇
  的公共汽车里钻出来,汗水已浸透衣服,脖子和脸上落满了黄黄的尘土。①洗完脖子和脸,我站起来,用未婚妻赠送的手绢揩着脸和颈。时间已过午,太阳略偏西,一阵阵东南风吹过来,让一条越走越大的白狗毛儿耸起,尾巴轻摇。它近了,我看到了它的两个黑爪子。
  那条黑爪子白狗走到桥头,停住脚,回头望望土路,又抬起下巴望望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