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4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戏曲电影主要目标之一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民国的“麒派”绅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域制片厂,都将传承文化作为拍摄电影的第一要义。戏曲电影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路,基本是“制作视觉化的戏曲”。早期戏曲电影直接将大师演出搬上荧屏,当代戏曲电影通过电影元素展现戏曲风采,这些都是戏曲电影传承文化的基本手段。在视觉化的戏曲中,创作者们致力于刻画传统文化的不同面向,其中有社会的人情事理、审美规范,也有儒释道的话语制式。
戏曲电影承袭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规范,并于历时性中传递中国传统的美学信息。从宏观的、统驭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其审美文化偏向于道德领域,呈现出“道德”“天理”混而为一的情态。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这种特征,中国审美才兼具抽象、泛道德的属性。如中国艺术注重写意多于注重写实,注重心灵多于注重物质,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派生。在诸多戏曲影视作品中,创作者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其实也频频采用抽象方式。在戏曲电影导演看来,不合适的具象表现手法反而会造成影片的败笔。
例如,应云卫在电影《宋士杰》遭遇滑铁卢后,总结经验,认为宋士杰的落笔姿势过于实化,欠缺意境之美。很显然,《宋士杰》在艺术方面的错误技法,让应云卫更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规范。于是,另一部电影《徐策跑城》,应云卫便更多运用写意,同时将写实手法放在适合剧情表达的部分。影片中,他令周信芳用戏曲中的抽象动作,行云流水地完成“各种不同环境下的‘跑’”,既满足了一般大众理解情节的需求,又不至于让懂得戏曲套数的观众失望。总的来看,传统文化的审美规范,是戏曲电影创作的天然优势。戏曲电影源自戏曲,而戏曲本身经过长时间演变,本就可以达到传统文化审美的通常标准。戏曲电影的唯一难度在于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之间固有矛盾的处理。尤其是“戏曲艺术要求写意,而电影艺术却要求写实”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戏曲电影导演表达的难度,使之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节选自杨梅《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发展也逐步成为衡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电影更是让受众感受到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近年来试图通过戏曲电影寻求民族文化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作视觉化的戏曲”是戏曲电影传承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直接将大师的演出搬上荧幕是创作者们最基本的传承手段。
B.中国审美具有抽象属性,具象的表现是影片的败笔,因此,戏曲电影的创作者们频频地采用抽象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
C.中国电影发展逐步成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民族文化振兴的呼声高涨,这呼唤戏曲电影有所作为。
D.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受现代传播媒介的影响巨大,戏曲电影的发展在这一时代趋势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艺术的重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戏曲电影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作者们致力于刻画社会的人情事理,可见人们约定俗成的处事方式和观念是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其审美文化偏向于道德领域,说明西方社会“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并不重视道德约束的作用。
C.戏曲电影从戏曲纪录片发展至戏曲艺术片,该艺术门类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散发着魅力,这与材料所言戏曲电影发展面临困境并不矛盾。
D.在现代传播媒介背景下,经济成本的考量、受众心理的变化等因素带来的诸多挑战,是当今任何一个导演在创作戏曲电影时都很难回避的。
3.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一中国审美“兼具抽象、泛道德的属性”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了浪漫动人的爱情主题,呈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传统观念。
B.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了营造如真似幻的神话氛围,在拍摄时使用了部分写意元素渲染画面。
C.革命京剧电影《沙家浜》的化妆虽没用传统脸谱彰显善恶,但观众仍能从英雄的面部化妆技法中看到正义。
D.八七版《红楼梦》为适应国人的传统审美观,不仅请了大量戏曲演员参演,而且拍摄多展现戏曲的抽象美学。
4.材料一中提到两部电影上映后的不同结果,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5.针对材料中提及的戏曲电影面临的矛盾和困境,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南京先生(节选) 赖继
香港的老茶楼“老顺德”和南京的茶楼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大厅角落的包厢内,两名男子正在享用今天的早点。瘦弱的老人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他坐着只喝茶,不说话。而他对面的日本年轻人点了一碗又一碗早点,蒸凤爪、奶黄包、虾饺皇……
正在大快朵颐的人正是青田,他很庆幸自己出了这样的一个主意,说动了尾野,要求高鹤松来征募自己的儿子高二郎,也就是代号“南京先生”的军统要员。他甚至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