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80字。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
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青岛秋天的天空少有隐晦,逛老街,赏秋景,出游正当时。秋日的街道,宛如一幅精致的油画,夜晚,广袤的天空中,星宿闪烁,更是迷人。路两侧的老楼和院墙,仿佛停滞在过去,依旧保持着往昔的风貌。最值得拜谒的是老舍故居,没有行人的聒躁,一砖一瓦都镌刻着老舍先生与青岛的不解之缘。踏着悠闲的步调,偶尔传来孩子的嬉闹声,恬淡复古的老街氛围让人舒适又自在。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广袤(mào)
B.星宿(sù)
C.停滞(zhì)
D.拜谒(yè)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隐晦
B.聒躁
C.镌刻
D.嬉闹
2.(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青岛是有历史的城市。①八大关“一心两环十六景”的改造情况让市民备受关注。②八大关总占地面积70余公顷左右,七纵三横十条路皆有绝美风景。老建筑背后历史沧桑宛如厚重的历史书,无声地濡养着每一个走进它的人。③沿着福山路前行,你能看到康有为、沈从文、老舍等名人故居。民国时期风云人物、学术大师在这里前仆后继,融汇成独特的人文风景。
青岛是充满活力的城市。马拉松比赛那一天,志愿者们箪食壶浆,做好一切准备。赛场上加油声、喝彩声如雷贯耳。④比赛不仅让人感受到了青岛的青春活力,更让人们增强了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
(1)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濡养
B.前仆后继
C.箪食壶浆
D.如雷贯耳
(2)文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3.(5分)这学期大家学习了小说单元,同学们对于怎样阅读小说展开了讨论,请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内容。
甲:阅读小说,我认为首先要把握题材的特点。我国早期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
乙:读小说也需要了解它们的艺术手法。比如双线结构、插叙、叙述视角等。我想起本学期课文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手法,如(1) 。(2分)
丙:大家可别忘了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大都个性鲜明。作者对他们的情感也比较复杂,如《故乡》中作者对“闰土”的感情,(2) 。(2分)
丁:(3) 。古代小说的人物语言大多俚俗而又生动,叙事描写多是白描式的,简洁洗练,极富表现力。(1分)
4.(6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九年级将开展“青春逢盛世,奋斗当自强”的主题班会,班长写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古时文人路,生不逢时多”,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① ,梦回吹角连营”道出千古文人仕途不得志,但又心有不甘的愁苦。他们虽命运不济,仍能自强不息。“长风破浪会有时,②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沧海扬帆执着追求理想的自强不息;“今日听君歌一曲,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凭借美酒重振精神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④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兼济天下的自强不息;“⑤ ,八年风味徒思浙”(《满江红》),是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牢笼的自强不息。如今,青春逢盛世,更应持“春蚕到死丝方尽,⑥ ”(李商隐《无题》)的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二、阅读(51分)
5.(3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水调歌头》)中“欲”“恐”二字把词人矛盾心理表现了出来,表达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B.“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通过“有”“无”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担忧之情,也反映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遭遇。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将军白了头发,出征的士兵默默流泪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归心似箭、无心再战。
D.“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句写头发已白,壮志未酬,是作者对自己现实状况的真实感慨,凸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
6.(3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