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490字。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4分)班级举办“自强不息,青春有为”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阅读下面“开场白”,完成文后问题。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仁人志士恪(gè)守的人生信条,也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的成功秘诀。顽强拼搏,方能不断成长;自强不息,才能摘得桂冠(guān)。青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洋益,理应汲(jí)取精神滋养,积攒前行力量,自强不息,勤勉不辍。青少年如旭日初升,理应以喷薄之力,把青春的诗篇书写在广袤(mào)的祖国大地上!
(1)给文中加点字标注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恪(cè)
B.冠(guān)
C.汲(jí)
D.袤(mào)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秘诀
B.洋益
C.积攒
D.喷薄
2.(2分)下面是小语同学的演讲稿提纲,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3.(3分)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写作素材,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祖逖怎么会成长为栋梁之材?
B.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断齑画粥,刻苦求学,终成北宋名相。
C.青岛港吊车司机许振超坚持自学,苦练绝活,被授予“人民工匠”。
D.李樟煜之所以能夺得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是因为他刻苦训练。
4.(10分)默写。
(1)根据提示,补写横线上所缺的诗文。(6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
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请从以上六句话中选择合适的一句,通过“引用诗文”的方式,为“自强不息,青春有为”主题演讲稿补写一个论据(不少于60字)。(4分)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5.(3分)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喜见外弟又言别①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②,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③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言别:话别。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吐蕃、回纥连年侵扰,各地藩镇不断叛乱。②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③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岳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A.甲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萧条悲凉的边塞秋景图,“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季,“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甲词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征人们的矛盾心理:虽然思念家乡,但又不甘无功而返。
C.乙诗描写了诗人与亲人相约在巴陵重逢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D.乙诗前三联,从久别重逢到叙旧交谈,呼应了“喜见”二字;尾联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情景,呼应了“言别”二字。
6.(12分)文言文阅读。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