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630字。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你是一位外来的探险家,经过在漆黑的星际空间中的漫长旅行后进入太阳系。你从远处考察这颗平凡的行星。尤其想知道的是它们的上面有没有生命和智慧。你预先对地球并无所知。你刚刚才发现它的存在。
让我们设想出一条天界规则:只能看,不能摸。你可以从这些天体旁边飞过,可以绕它们飞行,但严禁在它们的上面着陆。受这样的限制,你能否判断地球上有什么样的环境,以及是否有什么人在它的上面生活。
你接近地球时,最初对它的整体印象是白色的云、白色的极冠、褐色的大陆以及掩盖2/3表面的某种蓝色物质。当你凭它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测量这个世界的温度时,你发现大多数纬度地区的温度在冰点之上,而极冠的温度在冰点之下。水是宇宙中的一种很丰富的物质,因此你认为极冠由固态水组成,云由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这些都是合理的猜测。
蓝色物质是大量的液态水———深达几千米,这个想法也会使你感兴趣。但是至少对太阳系来说,这种联想是奇特的,因为液态水组成的海洋在其他任何天体的表面都不存在。如果通过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找到表征地球化学成分的若干特征,你就肯定会发现极冠中的水冰,以及空气中形成云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的数量必然很大,其实这是因为由液态水组成的海洋会蒸发,奇怪的假设就这样被证实了。
用光谱仪进一步发现地球上的空气中约有1/5是氧气。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上没有这样大量的氧气。那么,① ?太阳的强紫外光把水分解成氧气与氢气,而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它很快就逃逸到太空中去了。这肯定是氧气的一个来源,可是还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大量的氧气。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太阳发射的大量普通可见光使地球上的水发生分解———只是如果没有生命,还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这样做。为此,必须有植物———含有能强烈吸收可见光的色素的生物,它们用所储存的两个光子的能量把一个水分子分解,保留氢元素,排出氧气,然后用分离出来的氢元素去合成有机分子,而植物必须分布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当然,这样多的氧气还不足以证明生命存在,但是这肯定可以成为猜测的依据。
当你更仔细地查看大陆时,就会发现大致说来有两类地区:一类是在许多行星上可找到的普通岩石与矿物的光谱;另一类是某种不寻常的东西,那是一种覆盖辽阔区域并强烈吸收红光的色素。这种色素可能正是必需的作用剂,它使普通的可见光能够把水分解并形成空气中的氧气。这是又一条说服力稍强的了解生命的线索。由这种色素形成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病菌,而是行星表面的丰沛生命。这种色素实际上是叶绿素,它吸收蓝光和红光,这是植物呈绿色的原因。你看见的是一颗长满了植物的行星。
因此,我们发现地球至少拥有在这个太阳系里独有的3种东西——海洋、氧气和生命。不难想象它们相互有关,海洋是丰富多彩的生命出现的地方,而氧气是生命活动的产物。
如果你仔细看看地球的红外光谱,就会发现空气中的一些次要成分。除水蒸气外,空气中还有二氧化碳、甲烷和别的气体。甲烷与氧气在同一个大气层中共存,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化学原理很清楚:氧气过多时,甲烷应当全部转变成水与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的效率很高,因此地球大气层中不应有一个分子是甲烷。与此不同,你却可以发现每一百万个分子中就有一个是甲烷。这是多么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什么呢?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非常快,它与氧气的反应速度跟不上。② ?也许甲烷是从地球深处散逸出来的,但是从定量角度来看,这种看法似乎靠不住。实际上,甲烷来自沼泽中的细菌、稻谷的栽培、植物的燃烧,来自油井中的天然气以及牛的肠胃胀气。在含氧气的大气层中,甲烷是生命的一个征兆。但是,一位从地球旁边飞过的外星科学家目前还不能推断出沼泽、稻谷、火焰、石油和牛。他能推断出的只是生命。
然而,现在你的仪器检测到了一种来自地球的特别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不一定象征生命和高级智慧。许多自然过程也可以发射无线电波。这可以由行星的强磁场所俘获的电子产生的,也可以由分隔这些磁场与行星际磁场的冲击波前的混沌运动产生,还可能由闪电产生。这些无线电辐射有的是连续的,有的是周期性的,有的持续几分钟后就消失了。
但这是不一样的,来自地球的一部分无线电辐射的频率正是无线电波开始从地球的电离层泄漏出来的频率,而电离层是平流层上面能反射与吸收无线电波的带电区域。每一种辐射都有一个固定的中心频率,叠加在它的上面的是调制信号(复杂的、断断续续的信号序列)。磁场中的电子、冲击波和闪电都不能产生与此类似的现象,唯一可能的解释似乎是这是高级智慧生命的行为。无论断断续续的无线电信号意味着什么,你认为无线电辐射源于地球上的技术这一结论总是成立的。
因此,作为一位来自外星的探险家,你会知道地球上至少有一种生物已经掌握了无线电技术。③ ?或许是制造甲烷的生物,或许是产生氧气的生物,或许是用色素把大地染成绿色的生物……为了搜寻这种具有高度发达的技术的生物,你也许要以越来越高的分辨率来查看地球———即使你寻求的不是那些生物本身,至少也是他们制造的物品。
(摘编自卡尔•萨根《暗淡蓝点》第五章《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吗?》)
材料二:
再看看那个光点,就在这里。这是家园,这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的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我们自鸣得意,我们妄自尊大,我们自以为在宇宙中拥有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这个苍白光点的挑战。在浩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们的行星是一个孤独的斑点。由于我们的低微地位和空间的广阔无垠,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从别的什么地方会有放星来拯救我们脱离自己的困境。地球是目前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世界。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无法迁居到别的地方。访问是可以办到的,定居还不可能。不管你是否喜欢,就目前来说,只有地球,才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有人说过,天文学令人感到谦卑,且塑造品性。除了我们的这个小小世界的这幅远方图像外,大概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可以揭示人类狂妄自大是何等愚蠢。对我来说,它强调说明我们应该彼此善待,保护和珍惜这个暗淡蓝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摘编自卡尔•萨根《暗淡蓝点》第一章《你在这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星探险家猜测极冠和白云由不同形态的水构成,这一猜测是借助红外辐射来测量温度的方式进行的合理推断。
B.掩盖地球表面的蓝色物质是水,这一想法奇特,是因为至少在太阳系中其他天体表面不存在液态水组成的海洋。
C.行星上长满绿色植物。具有丰沛的生命,这既与吸收蓝光、红光的色素有关,也与普通岩石与矿物有关。
D.来自地球的无线电技术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是复杂的、断断续续的,许多自然过程发射的无线电波的辐射与之不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第二人称“你”的视角,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沉浸式体验搜寻地球生命过程,更有代入感。
B.“外来探险家”这一身份的设定,“只能看,不能摸”天界规则的设想,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与深刻的思索。
C.材料一运用红外辐射测量温度、利用光谱仪分析化学成分,以此获得地球温度、物质组成等数据,这种观测方法科学有效。
D.材料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从别的什么地方会有救星来拯救我们脱离自己的困境”,表现出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悲观心态。
3.材料一多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问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4.材料中来自外星的探险家推断地球存在“智慧生命”,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依据。(4分)
5.有人评价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不仅是一部宏伟缜密的科普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哲学沉思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主角
陈彦
秦八娃终于把新创作剧本完成了。
他以自己丰富的民间文学涵养,捋出了诸多传统秦腔艺人的故事,并从中再抽丝剥茧出最精彩的几段,胶合成了一个高潮迭起的好戏。
戏是以古装的形式,用数百年积累下来的戏曲程式、绝活,表现一群秦腔艺人,由几岁到几十岁的苦难生命历程。用秦八娃的话说,他在写天地间的那股耿耿正气;在写一群生命看似渺小,却活得仁厚刚健、大义凛然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潜流”。在讨论剧本时,秦八娃数度哽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