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780字。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4分)
  (一)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叙事中的背景不只是单纯的时空设定和景观描写,也是人物的内心活 动、人性冲突、命运转折的重要参照物,是作品意义生成的重要场域。
  小说中的人物言行及命运的背后,通常会反映传统文化观念、特定历史意志、族群信仰、人  类正义信念等。在很多作家的笔下,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文化环境往往处于叙事的核心地带, 从而形成作品对历史或现实的正面“强攻”。譬如,在改革文学中,作家将人物置身于旧观念与  新观念、旧制度与新制度的冲突之中,通过人物的抉择来展示其改革的胆识和勇气,读者可以透  过人物言行,相对直观地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这类叙事构成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强大传统。
  但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而不是生活本身,关键就在于小说中的人物很多时候并不完全遵 循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常识,而是体现出各种可能性或反常性。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作为叙事 的“背景”,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动荡,都给福贵留下了不同的创伤,但这 些创伤,似乎又难以和他的命运形成特定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福贵的不幸,折射了叙事背景 之强悍,更重要的是,福贵显然无力反思这些背景,他更相信命运,觉得一个又一个“懂事”的亲 人依然活在心中,使他可以比常人更坦然地面对一切。这也意味着,小说叙事中的背景,看起来 只是一种人物活动的特定场域,但人物会在这些特定的场域中,表现出某些别有意味的生命景 观。作者创作时将人物与叙事背景互为参照,这样的叙事使小说思想内容更为深刻。
  当然,在小说叙事中,真正赋予叙事背景深意的,还是人物的具体言行,尤其是人物对自我 生活和命运的努力掌控。人物的具体言行,就是对人物所处叙事背景的审视。唯有如此,作家 才能促成人物在故事发展中呈现自我的人格形象。这种审视方式,在鲁迅小说中尤为突出。在 《阿 Q 正传》中,作为叙事背景的革命,是一种别有意味的参照物。阿 Q 当然不知道革命是何物,但他明白“柿油党”可以唤起他反抗的意愿,并不断驱动他对抗某些权力阶层。在鲁迅的小 说中,几乎都有一个虚实兼顾、若隐若现的背景,它既是人物言行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物时刻面 临的、极为强悍的对象,也是我们理解人物性格及命运、咀嚼作品内在意蕴的重要参照。
  小说中的叙事背景,有时也隐喻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品性。像沈从文《边城》里静谧的山水和 祥和的民俗人情,汪曾祺笔下的很多高邮河道及世俗风情,有虚有实,融汇在人物的日常生活乃 至精神世界里,让人想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读者借助这些叙事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 精神品性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洪治纲《论小说叙事中的“背景”》)
  材料二:
  时代赋予作家体验和经验,而这永远是他们写作的重要支点。同时,“那个时代”的普遍思 考和思考的深度也深入影响着作家们,人们的普遍认知或多或少地作用于作家们的写作,这是 一个显见的、确实值得强调的事实。
  然而,我们可能还需要从另一层面、另一向度来考察作家和时代的关系。那些具有野心的 作家们在创作时,会与他的时代拉开距离,保持着对抗和小小的敌意。他不能也绝不甘于沉浸 于那个时代流行思想所形成的共识,他不能也不甘于成为时代的附庸和传统习见“渺小的后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叙事中的背景可以交代时空、描写风景,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小说人物内心及其命运,加 深对作品的理解。
  B. 小说中特定叙事背景之下的人物言行,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自我人格形象,也可以赋予叙事 背景深刻意蕴。
  C. 时代是作家写作的支点,决定着作家思考的深度,也可能禁锢作家的思维,使其在流行的 习见中变得浅薄。
  D.《堂吉诃德》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虽然叙事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作者都不甘于成为 时代的附庸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品对历史或现实的正面“强攻”,表明作者有意让人物在作品中显得比时代背景更为 强悍。
  B. 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作品往往表现人物精神品性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隐喻性。
  C. 一个作家如果无法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就无法写出具有历史承继性和未来性的优秀 作品。
  D. 塞万提斯与蒲松龄都写出了与时代有对抗性的作品,与时代拉开了距离,但他们都是伟 大的。
  3.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开篇提出叙事背景的重要价值,然后层层深入阐释其对理解小说人物命运、内心及 个性的作用。
  B. 材料一提到的福贵能“比常人更坦然地面对一切”,可以体现出余华对超越时代的恒久性 议题的关注。
  C. 材料一中运用了“相对”“通常”“有时”等一些限定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得文章表述更加 严密。
  D. 材料二指出时代对作家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显示出作者思 考的辩证性。
  4.小说中人物和“叙事背景”的关系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都以《阿 Q 正传》为例,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安静地走向一头牛
  范晓波
  如果油菜花谢时能找到一片开花的湖滩,如果湖水清澈到足以把湖滩边上翠绿的山林复制 成上下对称的两份,如果山林和野花之间有几头牛在悠闲地吃草,有若干斑鸠在低空聒噪,那 么,再纷乱混浊的情绪,也能渐渐平复沉淀下来。
  湖在村庄和一片树林之间,高大茂密的乔木沿着南岸延伸,屏风一样整齐地排列铺展,树种 有樟、榆、乌柏等。在三月中旬,它们身穿色系相似的迷彩服,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