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110字。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科学,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里有三大误导。这些误导有的人不会直接地赤裸裸地说出来,但在他们思想深处确实是这么想的。
第一个误导:科学等于正确。我们称赞某个东西的时候,经常说这个东西“很科学”,在这样的语境中,科学当然被假定就等于正确。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知道科学不等于正确。因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进步的时候肯定就把前面的东西否定掉了,那些被否定掉了的东西,今天就被认为不正确。旧的结论总是被新的结论取代,那些被取代的东西,是不是还算科学呢?我们当然要承认以前的东西是科学。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主要不是看它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看它所采用的方法,和它在当时所能得到的验证。
事实上,“正确对于科学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有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它是科学,还有一些肯定正确的东西它不是科学。比方说今天晚上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这话肯定正确,但没有人会承认这是科学——正确的废话不是科学。
哥白尼的日心说,很长时间欧洲的科学家都不接受,因为他的学说有一个致命弱点——人们观测不出恒星的周年视差。直到1838年,贝塞尔才第一次观测到了一颗恒星(天鹅座61)的周年视差。但开普勒、伽利略此前早就接受了哥白尼学说,是因为他们都信奉哲学上的新柏拉图主义——在这种哲学学说里,太阳被认为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东西。这个例子说明,一些东西也并不是因为它正确才被接受的。
第二个误导:科学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因为这个信念直接引导到某些荒谬的结论,比方说已经被我们抛弃了的计划经济,就是这个信念的直接产物。计划经济说,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社会的全部需求和全部供给,我们科学计算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就能让财富充分涌流,它既不浪费也不过剩又不短缺——以前搞计划经济的人的理论基础就是这样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计划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是贫困,是落后。
第三个误导: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这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归纳推理上:因为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就,所以我们根据归纳相信它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以至于无穷多的成就。但科学哲学早已表明,归纳推理是一个在逻辑上无法得到证明的推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使用它,但是我们知道它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备的证明。
此外,它还有一个道德上的问题。我们以前还描绘了另外一个图景——科学家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只知道为人类奉献,自己生活清贫、克己奉公,现在大家都知道,科学家也是人嘛,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利益诉求。比如,我们在电视上天天都能看到广告,什么减肥、补脑、美容等等,这些广告都强调它是“科学”的,但公众通常不会参与对这些产品的科学性验证,它们只是利用了公众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目的是完成资本的增殖。科学技术现在已走向了产业化,它实际上也已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利用大家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为它自己谋利益。
2007年有一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院部主席团联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这个文献里特别提到“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宣言》还强调,要从社会伦理和法律层面规范科学行为,这就离开了我们以前把科学想象为一个至善至美事物的图像,意味着对科学的全新认识。
(摘编自《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主编)
材料二:
所有的科学方法,都可以放到两类理想之中。科学倡导者想要传达给知识界的,正是这两类理想。
第一类理想,认为世界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人类所经历的各种现象,可以通过比现象本身更加深入的原则来进行解释。为了探明自身所处的世界,在面对种种境况时,不能轻易让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错误认知 表现 反对的理由
A 科学技术是万能的 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这种“唯科学主义”的信念无法验证,且实践上有危害。
B 科学家都是道德高尚的 认为科学家都生活清贫、克己奉公,一心为人类奉献。 科学家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利益诉求。
C 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归纳推理是一个在逻辑上无法得到证明的推理。 根据归纳法,相信科学可以取得无穷的成就。
D 世界是不可以为人所理解的 用“它就是那个样”“这是魔法使然”来解释世界。 世界可以通过比现象本身更加深入的原则来解释。
A.A B.B C.C D.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的结论并非必然正确,随着时间推移完全可能被新的结论取代,但科学仍是唯一能不断自我修正的知识体系。
B.“正确对于科学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意味着一种表述、一个结论是否正确,对于判断它是否科学完全不起作用。
C.开普勒、伽利略因信仰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而接受哥白尼学说,他们的行为可以说明科学进步依赖的是非理性因素。
D.不能为对其信仰的测试提供机会,或者将对其信仰持否定态度的人谋杀、囚禁,这两者都不是真正的科学活动。
3.下列事例中,最能支撑材料一中“科学不等于正确”观点的一项是( )
A.“七政四余”占星体系将行星运动与人事吉凶关联,被证实并无科学依据。
B.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AI在诸多领域碾压人类,但不具备人类情感。
C.“以太论”曾在科学界获得广泛的认同,后因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被推翻。
D.某网络平台用“科学算法模型”为用户画像,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
4.材料一结尾引用《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5.材料一摘自讲稿,相对通俗;材料二摘自学术论著,相对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现。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声记
梁实秋
我要记的不是听相声,而是我自己说相声。
在抗战期间有一次为了筹什么款开游艺大会,有皮黄,有洋歌,有杂耍,少不了要一段相声。后台老板瞧中了老舍和我,因为我们两个平素就有点贫嘴呱舌,谈话就有一点像相声,而且焦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