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020字。

  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节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材料二:
  清晨的阳光将暖意无差别地抹在建筑上,而这些貌似有差别实则在形状、线条、色彩上高度统一的建筑默默接受着涂抹。几座人字形楼顶的小高层由低到高、由近至远排列,它们让这片因为群集及过高而逼仄的空间有了微弱的变化。
  这些建筑规整精巧,像小时候的积木。积木的乐趣是用有限而规整的木块搭出不一样的小屋,是在限制中求不同。而眼前的这些建筑却给人一味趋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艺术作品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例如音乐;有些艺术作品具有空间上的持续性,例如舞蹈。
  B.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C.规整精巧的建筑,在形状、线条、色彩上既高度统一又有差别,体现出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D.身在被动趋同的建筑内,我们也应该对“被趋同”“向趋同”的生活或思维方式有保持和挣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尤为重要,音乐、舞蹈以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来突出主题、表达情感。
  B.材料一在论述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时,既有对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角度做了概述。
  C.材料二引用盖茨的预言和网络总监的回答,都是为了论证人类的未来不可等同于网络的未来。
  D.材料二并未肯定地提倡人们耽溺于“知无常而求有序”,反而提醒人们“有序”可能带来隔膜与变异。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福建土楼大多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外形设计,内部一般都是围绕着中心庭院,一圈一圈地建造房屋,房屋的开间、进深等尺寸也较为相似。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等事物重复排列,取得几条街道的统一性,重复之中又有无穷变化。
  C.李公麟的《放牧图》整幅手卷展现无数匹马的形象,就像一首乐曲,用放牧者和马匹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
  D.颐和园长廊的几百根柱子、梁枋等在形式上不断重复,但长廊随万寿山高低、昆明湖曲折而起伏变化,且廊上彩绘内容丰富、无一重复。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
  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5.两则材料都谈到住宅建筑千篇一律的问题,二者的论述目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镖头杨三
  聂鑫森
  杨三的名气很大。杨三的镖局名叫吉成镖局。他从十八岁开始当镖头,到不惑之年,还没有过“失镖”的记录。
  这一年年景不大好,秋收后,湘潭城里的粮价不但没有落下去,反而上涨了,而且涨价的大米还供不应求。这天他正跟一个老者下棋,突然城中最大的茂丰粮行老板朱启人找他走一趟镖,运一批粮食去贵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