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130字。

  石城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赣南之春,如梦似幻,轻启一幅温婉绮丽的江南宋城画卷。春风如诗,轻吟浅唱,携着岭南的柔媚与江南的清雅,悠然穿梭于赣州的青山绿水、古街巷陌间。
  山间,绿意如潮,新叶嫩翠,野花簇簇,游人流连其中,笑声与快门声dié________起,将满目春光捕捉成记忆的碎片。田野之上,春耕正酣,农人挥汗,体现了勤勤恳恳、锲________而不舍的劳作精神,每一粒种子都蕴藏着金秋的期许,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丰收的梦想。而转身步入古城墙上,赣州江南宋城的文化氛围便如一股清泉,潺潺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一砖一瓦不仅镌刻着宋城的璀璨历史,而且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此刻赣州,春日的柔美与古城的巍峨相得益彰,江南宋城的魅力无处不在。山间绿意、田野春耕(      )宋城墙头共同绘就了一幅美好与诗意的画卷,一切浮华与名利在此情此景前都显得   ①   。而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让赣州江南宋城在春日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人心醉神迷,久久不愿离去。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dié________              (2)锲(          )
  2. 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3. 划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对该句的修改正确的是(    )
  A. 一砖一瓦不仅诉说着岁月的痕迹,而且镌刻着宋城的璀璨历史。
  B. 一砖一瓦不仅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而且诉说着宋城的璀璨历史。
  C. 一砖一瓦不仅诉说着宋城的璀璨历史,而且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D. 一砖一瓦不是诉说着宋城的璀璨历史,而是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4. 下列填入文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黯然失色 B. 鹤立鸡群 C. 气冲斗牛 D. 诚惶诚恐
  5. 赣南的春天是清丽柔美又古朴悠然的,班级拟就“赣南之春”开展一次对联征集活动,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对联是(    )
  A. 鱼塘荷花艳丽映蓝天,古城柳荫清凉拂面风。
  B. 田间稻穗沉淀照日辉,宋城菊影婆娑伴月归。
  C. 春野繁花新翠绕山峦,古城青砖黛瓦诉流年
  D. 赣水江畔霜白寒烟起,古城墙头梅红暗香浮。
  【答案】1.     ①. 迭    ②. qiè   
  2. 、(顿号)    3. B    4. A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迭起,dié qǐ,一次接着一次地发生。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田野春耕”和“宋城墙头”是句中的并列短语,中间用顿号。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搭配不当,“镌刻”与“诉说”互换位置;语序不当,应该先“镌刻岁月的痕迹”,然后“诉说宋城的璀璨历史”,符合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改为:一砖一瓦不仅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而且诉说着宋城的璀璨历史。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结合“山间绿意、田野春耕、宋城墙头共同绘就了一幅美好与诗意的画卷,一切浮华与名利在此情此景前都显得”可知,句子大意是:在赣南春景和古城文化的对比下,世俗的浮华和名利显得不那么重要或突出。需要填入一个能表达“相比之下显得不重要或逊色”的词语。
  A.黯然失色: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现多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或远远不如。完全符合句意,强调浮华和名利在美景前显得逊色;
  B.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出众,显得与众不同。与句意无关,浮华和名利不需要“出众”的意思;
  C.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极盛,直冲星空。与句意无关,语境不需要“气势”或“怒气”;
  D.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小心谨慎或害怕不安的样子。与句意无关,浮华和名利不会“害怕”;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A.“荷花”“柳荫”描写的是夏季景色,不符合“赣南之春”的春季主题;
  B.“稻穗”“菊影”描写的是秋季景象,不符合“赣南之春”的春季主题;
  C.上联“春野繁花新翠绕山峦”描绘了赣南春天的自然景色,与文中“山间绿意如潮,新叶嫩翠”相呼应;下联“古城青砖黛瓦诉流年”体现了赣州古城的文化底蕴,与文中“江南宋城的文化氛围”相契合;整体意境清丽柔美又古朴悠然,完美契合“赣南之春”的主题;
  D.“霜白寒烟”“梅红”描写的是冬季景色,不符合“赣南之春”的春季主题;
  故选C。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22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漫成一首①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所作。漫成,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②联拳:同“连蜷”,蜷身之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