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870字。

  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
  【文学常识】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孟子四心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课文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恶:讨厌,憎恨。
  (4)患:祸患,灾难。
  (5)辟:同“避”,躲避。
  (6)如使:假如,假使。
  (7)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8)是心:这种心。
  (9)丧:丧失。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唐雎不辱使命
  【文学常识】
  1.《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其中有不少章节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虚构的文学故事。
  3.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