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20210字。
2025-2026-1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一月考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手里夹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部分游客投诉。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近年来,文旅行业尤其是旅游景区成为了“热搜常客”,许多景区因而患上“舆情焦虑”,在恐投诉、恐舆情中乱了方寸、慌了阵脚,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定不移的勇气。
历史人物的公共形象往往承载(zǎi/zài)着超越个体的时代精神与民族记忆,简单以今日标准历史形象,无异于文化上的“”。我们无需因“道德完美”做过(度/渡)“美颜”甚至篡改,更不要因为过时了就“丑化”或是“诽谤”,而应将历史原汁原味呈现,甚至用文字、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立体式展现,让观者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悟、用脑去思考。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景,景区也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 ),才能真正达到以文化人,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理性投诉与历史评价的(辩/辨)证法,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成熟度的体现。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既能保障公民畅所欲言的权利,又能守护共同的历史记忆;既能与时俱进地反思传统,又能珍视那些构成民族精神基石的符号与价值。
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我们需要少一些“破”的冲动,多一些“立”的智慧;少一些非此即彼的对立,多一些的包容。
1.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字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载(zǎi)过度辨证法 B. 承载(zài)过度辩证法
C. 承载(zǎi)过渡辩证法 D. 承载(zài)过渡辨证法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解构 缘木求鱼 大事 兼容并蓄 B. 解析 刻舟求剑 大事 博采众长
C. 解析 缘木求鱼 大肆 博采众长 D. 解构 刻舟求剑 大肆 兼容并蓄
3. 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照其精神特质与社会思潮的共鸣点,与年轻人的连接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B. 关照其精神特质与年轻人的契合点,与现代生活的共鸣点,以及与社会思潮的连接点
C. 关注其精神特质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与社会思潮的契合点,以及与年轻人的共鸣点
D. 关注其精神特质与社会思潮的共鸣点,与年轻人的连接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承载”的“载”读“zài”,表“承受、装载”;
“过度”指超过适当限度,“过渡”指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此处“做过……‘美颜’”强调“限度”,用“过度”;
“辩证法”为正确写法,“辨证”多与“论治”搭配,指医学术语。
故选B。
【2题详解】
二、(共4分,每小题2分)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思念)
盖亦反其本矣(同“盍”)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
B. 绕树三匝(周、圈) 秧根未牢莳未匝(遍及)
藉寇兵而赍盗粮(同“借”) 辟邪说,难壬人(不正)
C. 居则曰(平日、平时) 居为奇货(停留)
河海不择细流(同“释”) 功施到今(延续)
D. 其置也若弃(放下)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其脆易泮(同“判”) 靡计不施,迄无济(全都)
5.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犯乃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B. 青麻头伏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
C. 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凌万顷之茫然
D. 何辞为 而自令见放为 莫不求忠以自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