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910字。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推进劳动变革的同时,也为劳动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人工智能带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果生产劳动由人工智能承担,那么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否还有意义。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明确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取代了人的生产劳动。事实上,认为“无人化”等现象意味着人工智能取代生产劳动是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人工智能并没有取代人的劳动,生产劳动的主体依旧是人。
  “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是社会化大生产下总体工人社会协作的结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不用直接接触劳动对象,而是可以间接接触劳动对象,即“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这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就表现为有的人负责训练数据,有的人负责算法设计,有的人负责机器生产,有的人负责机器运行。而在工厂的车间里,给人的感觉是劳动者不在流水线旁边,生产全部由机器“代劳”了。这些劳动协作的结果就是让“劳动自身仅仅是这个体系里的一个环节”。所以,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劳动的主体还是人,是不同劳动者协作下生成的总体工人。如此一来,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劳动依旧具有与教育结合的意义。只是这时的劳动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而是应该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开展智能化的劳动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对劳动教育的第二个挑战——劳动教育内容更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劳动教育内容中,其结合的生产劳动形式是机器化大工业生产,所以在教育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物质生产劳动教育。又因为劳动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除了是让劳动者学会生产劳动进而保证自身的先进性以外,以劳育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逐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此意义上,劳动教育就包含了掌握劳动技巧的教育和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的教育。也只有如此,崇尚热爱劳动、辛勤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才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在劳动的延续过程中传承下来。
  劳动教育的内容要进一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以体力劳动教育为主发展为以智能劳动教育为主。校园里的劳动教育大多表现为卫生劳动、义务劳动、公益劳动等,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体力劳动掌握基本劳动技巧,培养公益心和服务精神,树立勤劳的价值观念等。但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会进一步取代许多体力劳动形式。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里,需要与时俱进地跟进智能劳动教育。智能劳动教育就是教会受教育者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涵盖新型人机伦理关系的新型劳动价值观等。
  (节选自刘伟兵《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研究》)
  材料二:
  当代青少年从“劳动光荣”的传统价值观转向“劳动幸福”的现代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过去相比,当代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以及实践等方面关注的焦点从集体转向个人,由从外部获得对劳动的肯定转向劳动本身是否能够肯定自己。“劳动光荣”与否已经不是青少年关心和认同的焦点,他们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幸福。关注自身,是当代青少年的一大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的生产现象改变了生产劳动的形式和本质。
  B.传统的劳动教育注重物质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劳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
  C.智能劳动教育除了能让青少年掌握智能劳动技术,还能让其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
  D.当代青少年在劳动价值观上关注劳动能否肯定自己,更关注从外部获得对劳动的肯定。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推进了劳动的变革,也改变了很多人对于传统劳动的看法。
  B.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虽面临内容更新的挑战,但劳动精神的教育仍需传承。
  C.当代青少年关注自身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以集体主义为活动、思考及表现的优先原则。
  D.打扫卫生等虽然已不是培养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轴心,但在学校劳动教育中依然重要。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劳动主体依旧是人”观点的一项是(   )
  A.某智能工厂的流水线无需工人值守,机器可24小时自动完成产品组装。
  B.某科技公司组建团队,分别负责AI模型的数据标注、算法优化和模型测试。
  C.某农业基地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农民只需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操控设备。
  D.某快递公司采用智能分拣系统,大幅减少分拣工人数量,提高分拣效率。
  4.当今许多青少年不愿意参加体力劳动,认为“体力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提出反驳的意见。
  5.某中学计划开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实践活动,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该活动应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时代劳动特点,从而吸引当代青少年积极参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人回家
  萧乾
  “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他说话不但熟练,词儿现成,而且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他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概括性——可就是听起来不怎么具体,有时候还难免有些空洞啰唆;其二是民主性——他讲话素来不大问对象和场合。总之,他满口离不开“原则上”“基本上”。这些本来很有内容的字眼儿,到他嘴里就成了口头禅,无论碰到什么,他都“上”它一下。于是,好事之徒就赠了他一个绰号,称他作“上”人先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