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70字。
山东省2026届高三年级十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记者:长八甲①有哪些突出特点?
宋征宇:长八甲是在长八②的基础上,针对未来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改进研制而成,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质量入轨的综合成本,实现高频次发射。
在火箭构造中,芯一级通常是火箭的主要动力来源,提供强大的初始推力,使火箭升空;芯二级则在火箭飞行过程中继续提供动力,提升火箭飞行速度,从而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长八甲沿用了长八的芯一级和助推器,芯二级则采用了新研制的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并可根据需求选配5.2米或4.2米直径整流罩。
初次发射时,长八甲采用被称为“大脑袋”的5.2米直径整流罩,芯二级为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而长八芯二级直径是3米。长八甲的“脖子”比长八的更粗了。“大脑袋”为卫星提供了更大的装载空间,稍微加粗的“脖子”不仅让火箭外观更加美观,还增加了液氢和液氧的装载量,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运载能力。
记者:长八甲的“大脑袋”会不会影响飞行稳定性?您和团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宋征宇:采用5.2米直径整流罩后,火箭的“脑袋”确实较大。长八甲“脑袋”整流罩与“脖子”末级的直径比值为1.55,该比值创长征系列火箭之最。这种特殊比例打破了传统火箭的气动布局平衡。“大脑袋”在高空风作用下容易晃动,而“脖子”难以有效缓冲和分散头部晃动带来的应力,可能引发结构破损,导致飞行任务失败。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飞行稳定性问题。
起初,我们认为增强“脖子”的结构强度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不过,这会使二级结构自重增大,牺牲运载能力。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如果让火箭以迎风姿态飞行,可大幅降低气流横向剪切力。于是,我们创新提出了自主姿态调整策略:在飞行过程中,系统会主动控制火箭滚转运动,使其整体平面迎风。同时,我们利用了长八甲的面对称设计(两侧各捆绑一个助推器),通过两侧助推器的控制力来抵御风干扰。这些创新措施不仅解决了稳定性问题,还提高了火箭在恶劣天气下的发射概率。
记者:在长八甲研制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宋征宇:在研制过程中,最难解决的当属天地一致性问题。由于地面实验条件与飞行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即便系统或部件顺利通过地面实验验证,也无法保证其在真实飞行中能可靠工作。
以整流罩分离技术攻关为例。地面实验受限于地球引力,通常只能在1个重力加速度条件下开展。为提升长八甲运载能力,我们创新设计了提前抛罩的飞行剖面,要求整流罩在接近4个重力加速度的大过载工况下分离。这种极端条件在地面难以精准模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团队首先通过力学分析建立整流罩分离的理论模型,精准识别影响天地差异的关键边界条件;再将有限的地面实验数据作为有效样本,反向优化理论模型中的核心参数。不过,更大的挑战在于,大过载引发的不仅是量变,还有质变:当过载从1个重力加速度升至接近4个重力加速度,整流罩及连接结构承受的载荷呈几何倍数增长,可能导致火箭结构变形超出预期,甚至威胁分离安全性。而这些非线性变形效应,难以通过地面实验完全复现。这一困境,是我们面临的众多技术挑战的缩影。在长八甲的创新技术体系中,约70%的新技术可通过地面实验充分验证,而剩余30%的新技术只能在首次飞行中验证。这对我们团队的风险预判与过程把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记者:2月11日长八甲首飞,拉开了长八系列高密度发射的序幕。未来您和团队有什么规划或目标?
宋征宇:今年,长八系列计划执行10余次发射任务。同时,我们将打造“7天发射、7天恢复”的高效运作模式,以提升商业发射服务的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附近建设了总装总测厂房……
记者:长八系列的研发,离不开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团队。您可否介绍下这支团队?您最初是怎么组建起这支队伍的?
宋征宇:在最初组建长八研发团队时,我们主要从两支队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发团队和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研发团队中选拔了一批有闯劲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
记者:请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给年轻的航天人一些建议。
宋征宇:我认为,首先是要勇于探索——不要过早被各种设计准则和规范束缚。其次,年轻人要放眼长远,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从长远来看,职业发展是一场长跑,比拼的不是一时的速度,而是持续积累的耐力。
(摘编自宗诗涵《宋征宇:带领“国家队”突破商业航天新高度》)
【注】①长八甲: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②长八:长征八号运载火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八甲是对我国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研发的成果,“降本增效”是它的主
要目标。
B.长八甲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如何提高火箭的飞行速度和运载能力,如何解决火箭在复杂环境下
的飞行稳定性等问题。
C.研发团队通过创新构造设计、采用主动控制策略和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解决了长八甲地面实验无法
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D.宋征宇建议年轻航天人要勇于探索,不要过早受设计准则和规范限制,因为职业发展初期速度比耐力
更重要。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面向商业航天市场打造的新一代运载工具,长八甲火箭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为商业航天发射提
供了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解决方案。
B.记者提问首先聚焦于长八甲的设计、构造以及面临的技术问题,从局部到整体,让读者对长八甲有一
个初步且较为全面的认识。
C.通过对长八甲研制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等相关内容的介绍,展现了火箭研制背后的复杂性和困难
程度。
D.在询问了火箭本身情况以及研制过程后,记者开始询问发射任务安排等问题,体现了对火箭未来走向
和商业应用前景的关注。
3.若将长八甲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以诗歌意象来描绘,请从“巨龙”“鲲鹏”“利剑”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并结合长八甲的特点及其发射意义阐述你选择该意象的原因。(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4.请从读者阅读角度,总体简要分析记者提问最后两个问题的必要性。(4分)
5.与本文类似,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也着力表现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两篇作品人物不同,但有许多相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难老泉
吴伯箫
当铺,钱号,窄轨道,已经随着土皇帝的覆灭最后湮没了;煤炭,汾酒,老酷,却在人民的生活里广泛散发着热力和芳香。山西是个宝地,太行山、吕梁山像两只巨大的膀臂从东西两面环抱着它;黄河、汾河像两条鲜血流注的动脉滋润着它。谷物和矿藏显示着大地的富饶,抗日战争的业绩歌颂着人民的英勇。这里的高山、密林,城镇、村落,哪里没写过可歌可泣的故事呢?像回故乡一样,我们带着浓挚的怀想踏进了山西。
山西的省会太原,是一座古老的美丽的城市。它坐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里,一条宽阔的迎泽路,两旁都是四层五层的高楼。迎泽路向西延伸,横跨汾河是一座十八个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