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70字。
14.1《促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归纳《促织》中的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促织》借古讽今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比较解读小说的意蕴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理解《促织》中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理清《促织》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 鉴赏《促织》中的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要点 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促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作者
1.导入:清代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甜”就是嘴巴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终于创作了《聊斋志异》。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2.说说你所了解的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天资聪明,学问深厚,十九岁时连中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此后屡应省试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忧郁自伤,穷愁潦倒。他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历时二十余载,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诗、文集《聊斋诗集》、《聊斋文集》。
蒲松龄的自勉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说说你所了解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作者巧妙地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托笔幻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