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00字。
14.1《促织》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按要求选择。
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张先生想发微信给远在美国生活的亲友,以下不可以用的一句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楼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⑵以下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又名为《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也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代表了汉乐府发展的最高峰,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文言笔记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课文《促织》是他的一部揭露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典型作品。
C.歌、行、吟在诗体上都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三者并无严格区别,音乐格律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D.“总角”表示年幼,“垂髫”表示儿童,“豆蔻”指少女,“及笄”指女纸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50岁是知天命,60岁谓之花甲,70岁谓之古稀,期颐则指百岁。
二、选择类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夜缒而出
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
3.与“会征促织”的“会”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会不相从许 B.渠会永无缘
C.会长老,问民之所疾苦 D.会其怒,不敢献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一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已经 ① 。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令人 ② ,而成名的人生也从此柳暗花明;此后,( ),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引人入胜, ③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促织”的奇异功能被极力突显出来,以它的其貌不扬反衬出它的轻捷善斗
B.“小促织”的其貌不扬被刻画了出来,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C.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D.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突出其奇异功能,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媒体时代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是,信息生产量巨大和信息传播速度快、获取便捷。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读者毫无抵抗力,因为信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