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600字。

  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八大山人是一位独立高标的艺术家,他题扇诗中有这样一句:“西江秋正月轮孤。”这句诗正是对其艺术的很好概括。秋天的夜晚,天冷气清,山人的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凄冷的格调,高逸的思致,正是山人艺术最感人的地方。而一轮孤月当空照,是山人一生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人生境界。八大山人的艺术中有一种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读山人的作品,总感到残缺中的圆满,虚灵中的充实。山人的画,在孤独中透出崇高精神。
  八大山人是前朝遗民,还是皇室成员,他的孤独意识的确有他诗中“一峰还写宋山河”的意味,他在题画诗中写道:“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南宋末年郑思肖故国灭亡而不忘,商代末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之事,都引起他的共鸣,作为遗民,不屈服于新朝的思想很明显。他的画中有凄冷的格调,他在孤独中自我安慰。不少论者指出了这一点,但我觉得还不够,从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中,分明感受到他的孤独精神还有更深广的内容,更深邃的用思。他以艺术的方式来思考,他的思考已超越了一般的政治、时间,而具有关于人的生命的真切内涵。
  八大山人特别喜欢画一足独立的孤鸟。上海博物馆的《孤禽图》作于1699年。画一孤鸟,一足单立于地,翅膀坚韧地举,尾巴用力地伸,全身羽毛几乎立起,以此来保持着平衡,还有那倔强的脖子,不屈的眼神……这一切都给人凛然不可犯的强烈感觉。他不是要跟世界角逐,他只是强调重视生命的尊严,予生命以嘉赏。
  在他的笔下,独鸟、枯木、孤荷、冷月无不充满生机,八大山人艺术世界中的孤独感不是死寂,不是哀婉自怜,而是自尊,对生命的信心,对一切依附的拒绝。八大山人《题画山水》诗道:“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流览。世界八万四千,究竞瞻顾碍眼。”这忙碌的世界,如葛藤一样互相纠缠。为知识,我们被纠缠;为欲望,我们被纠缠;为习惯,我们被纠缠。世界的一切都在有所依恃中失去了其真相,被扭曲了。八大山人说,这样的东西太“碍眼”了。在孤鸟、孤鸡、孤树、孤花、孤舟等意象中,他独钟孤独,就是要斩断葛藤,撇开依恃,超逸尘俗,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世界做心灵的对话。八大山人《失题》诗云“林泉酣放总为我,岩谷深容稍悟天”,悟通了“天”,以“天”放而不以“人”为,就“总为我”——无往而非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这样的独立境界中,处处实相,处处真机,处处都有新颖葱翠的生命。
  孤独与艺术相伴,中西艺术概莫能外。西方的一些艺术家甚至说,没有孤独就没有艺术。中西艺术在孤独的理解上却有差异。即便是在中国,不同的艺术家通过孤独的境界所要表达的精神又是不同的。中国的哲思和艺绪中,孤独包含着太丰富的内容。如下面三首为人熟知的诗词,都是对孤独的思考,却有不同的指向。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今古茫茫、海天渺渺的存在之叹,由登高而兴时空广远、自身渺小之叹息,浩渺的时间之幕上闪现了一件件事,一个个英雄,纵然他们叱咤一时,如今安在哉!不能逃避的逝去,无可挽回的寂寞,正在等着眼前的登楼人。陈子昂将人的生命放到永恒面前来审视,①_________。悲叹起因于人的目的性的追求。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描写极端孤寂的境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缺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深漏断人已静。谁见幽人独往独来,原来是飘缈闪现的孤鸿影。孤雁惊起回头张望,有怨恨却无人解领。拣尽高处寒枝不肯栖息,却甘心在沙洲忍受寂寞寒冷。空灵廓落,无所之之。正是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的孤寂更多地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拒绝。
  而柳宗元的《江雪》虽有孤独之调,却传出不同的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寂静空灵的画面中,一舟于寒江独钓,又钓出寒来,钓出自己的心之寒。这首诗在孤寂中传出的不是绝望,不是哀婉,而是从容闲荡、清远高逸。与其说因孤寂而自惋自怜,②_____,享受着孤寂,吟玩着孤寂。
  八大山人艺术世界中的孤独意识与柳宗元的孤独感颇有相通之处,八大山人孤独感的主旨不在哀婉自怜,它所突出的有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自尊,一是无恃。
  [摘编自朱良志《秋月正孤》(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轮孤月当空照是八大山人追求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其中蕴含着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在孤独中透出崇高精神。
  B.孤独与艺术相伴,没有孤独就没有艺术,但中西艺术对孤独的理解有异,中国不同艺术家通过孤独表达的精神也截然不同。
  C.八大山人独钟孤独,他塑造了无数有着葱翠的生命的孤独意象,这样创造就是为斩断葛藤,撇开依恃,超逸尘俗,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D.在诗句“一峰还写宋山河”中,八大山人以“宋”代“明”,表明自己的遗民忠贞,表达了他对明朝故国的深切眷恋和隐痛。
  2.文章以“秋月正孤”为题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月正孤”以天象喻心象,八大山人画中“一轮孤月”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其遗民身份的隐喻。
  B.秋月的清冷对应八大山人艺术的凄冷格调,秋月的永恒又如柳宗元的时空之叹,有“冷眼观世”之味。
  C.“秋月正孤”中的“正孤”是一种坚定姿态,恰似《孤禽图》的孤鸟,在孤独中完成对生命尊严的宣誓。
  D.“秋月正孤”凝练了山人艺术的核心问题:形式上的残缺与精神上的圆满,让人总感到虚灵中的充实。
  3.文中多处引用八大山人诗句,下面表格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诗句 内容作用 艺术效果
  西江秋正月轮孤 A.概括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特征,亮明了观点。 D.以八大山人诗句作 为论据,增 强了论述说 服力。
  梅花画里思思肖,
  和尚如何如采薇 B.阐述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 遗民身份有一定关系,但并不 涉及孤独精神内涵。
  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流览。
  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 C.阐明八大山人绘画艺术都是 关于人的生命的——拒绝一切 依附的自尊与对生命的信心。
  4.文中三首为人熟知的诗词都是对孤独的思考,却有不同的指向。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5.下图是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的八大山人的《孤禽图》,曾被拍出6272万元,被称为世界画坛最贵的“一只鸟”。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这幅画为何可以拍出如此高价。(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王千里
  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墙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
  “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
  “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你说说,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