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160字。

  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025.10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有删改)
  文本二: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的“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与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战友的牺牲。
  B. 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先是认出通讯员的惊讶,第二次是听到通讯员事迹的震惊与悲痛。
  C. 通讯员军装肩部的破洞暗示了他是一个粗枝大叶、不注意细节且不够成熟的人,揭示出他牺牲的必然性。
  D. 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表现了对卫生员揭掉被子这一无理行为的愤怒和责怪。
  2. 下列对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着”用比拟手法活画出水生嫂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B. 作者善于使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口语和方言的使用,使本文充满生活气息。
  C. “你总是很积极的”用反讽手法表现水生嫂对水生的不理解和抱怨,觉得他没有考虑到家庭的困难。
  D. 第三段通过诗化比喻,渲染了宁静安详、浪漫诗意的气氛,构建了战争背景下独特的田园美学空间。
  3. 两篇文本均与“月”有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合花》中的月亮“悬得高”,《荷花淀》中的月亮“升起来”,两篇小说中的“月”都交代了故事发生在深夜时分。
  B. “我”一摸通讯员“手都冰冷了”,水生叮嘱女人“捉住了要和他拼命”,两篇小说中的“月”都是生离死别的见证者。
  C. 《荷花淀》“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运用特写,与《百合花》“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有异曲同工之妙。
  D. 一边是明亮月夜与残酷战争形成无情反差,另一边是风清月白营造出和谐的画意,两篇小说的“月”下氛围其实并不同。
  4.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塑造了战争背景下的女性形象,请简要概括新媳妇和水生嫂两个女性形象的异同。
  5. 洪子诚认为茹志鹃、孙犁作品的共同点在于对“革命的另类记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茹志鹃《百合花》与孙犁《荷花淀》以细腻笔触描绘战争中的温情瞬间。前者通过新媳妇为牺牲通讯员缝补军装、献出百合花被的细节,展现军民深情;后者以水生嫂月下编席、送夫参军的场景,刻画坚韧与家国情怀。两文均以女性视角,在硝烟中书写人性的光辉与革命的另类记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战友的牺牲”错误。文中明确说明“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而通讯员是在危急时刻主动扑向手榴弹以保护他人。因此,牺牲并非由于担架员的过失,而是敌人的突袭所致。他们的“负罪感”更多源于未能及时反应或逃生,是一种幸存者的心理创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归属。 
  C.“破洞暗示了他是一个粗枝大叶、不注意细节且不够成熟的人”错误。“破洞”并非用于刻画性格缺陷,而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它既是通讯员朴实、辛劳奔波的外在体现(长途行军磨损),更是新媳妇情感升华的媒介——她后来执着缝补这一破洞,象征着对烈士尊严的守护与情感的寄托。
  D.“表现了对卫生员揭掉被子这一无理行为的愤怒和责怪”错误。表面看是动作激烈,但深层原因并非因“无理”而愤怒,而是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晳①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晳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不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