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920字。
河北省示范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火灾频发的地区一定是环境恶劣,生物较少。其实不然,山火肆虐之地的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更加出色。
例如,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型气候,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而世界上的五个地中海型气候区,无一例外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它们总共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2%左右,却是全球大约六分之一植物物种的家园。
在地中海型气候下,频繁的火灾几乎都出现在炎热干旱的夏季,这就使火灾具有高度周期性和可预测性,成为一种合适的选择压力,改变了当地植物的进化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假说解释火促进植物多样化的机理。生态学上的中间扰动假说认为,如果火灾间隔期太短,植物可能因来不及产生种子等繁殖体而被淘汰;如果间隔期太长又可能已超过植物的生命周期;而间隔期合适的火有利于产生或储存了足够种子的植物进行自我更新。热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假说则认为,火灾使生态系统出现新的小规模“镶嵌”环境,小片不同性质的环境间隔分布,出现了更多多样化的生态位,为更多物种的进入创造了条件。
A.________?
4亿年前的木炭化石证明植物很早以前就必须面对火灾的威胁。一些研究显示,裸子植物在约1亿年前就出现了部分适应火烧的性状,而被子植物在白垩纪的广泛传播也与当时大气中含氧量高、火灾频发有关。
在与火同行的漫长岁月里,对火的适应使一些植物谱系在竞争中更有优势,促成了它们的兴盛。例如,松属Pinus作为裸子植物中最大的属,包含100多个物种,占据着北半球广阔的针叶林,其扩散和多样化就与对火的适应密切相关。
对那些能够适应火烧的植物来说,火灾不仅烧死了竞争对手,为自己腾出更多资源,灰烬中还留下大量营养物质供其利用(农业上的“刀耕火种”也利用了这个原理)。
那么,为了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植物都演化出了哪些适应性特征呢?
抵抗火灾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增强机械防御,靠坚硬的装甲保护内部组织。这类植物主要是高大乔木,靠近地面处树皮很厚,可以抵御地面火的袭击。同时,它们的枝叶往往生长于植株上部较高处,树干中部有很长一段没有分枝,形成一个隔离层,使地面的火焰不能触及上部枝叶。
当火灾来临时,植物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繁殖体。因此,暴露在火灾风险下的植物需要对种子加以严格保护,使其能安然度过烈焰的炙烤。很多植物演化出了一种特性,它们的种子被保护在木质的果实或球果内,成熟后并不立即开裂,只有在高温烘烤后才会开裂并释放内部的种子。这种特性使植物具有防御林冠火的能力。即使树冠的枝叶在火灾中遭受较大损伤,只要种子还安然无恙,植物就可以成功地繁衍后代。这些树木往往会将一部分枯枝留在树干上,将火焰引向林冠层,通过火烧促进种子散布。
一般在一次火灾发生后,地面上的可燃物大部分被烧掉,短期内难以再次起火,有些植物种子就利用这个时期萌发生长。它们的种皮机械强度高,比较耐火,成熟后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受到火的冲击才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中海型气候区夏季干旱易引发火灾且火灾具周期性、可预测性,这一选择压力改变了当地植物进化方向,使当地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B. 全球五个地中海型气候区仅占陆地面积的1.2%左右,却承载着约1/6的植物物种,这表明火灾发生频率越高,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就越高。
C. 有些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的外皮,比较耐火,经火烧后才能开裂进而萌发,这是植物在周期性火灾的环境中演化出的适应性特征之一。
D. 人工干预火烧需结合物种特性与环境条件,如南非山龙眼科植物和我国攀枝花苏铁的例子,均体现“科学利用火”的思路。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自然现象—产生原因—应对策略—科学反思”的递进脉络行文。
B. 文章列举了诸多实例,也有准确的数字做支撑,体现出注重实证分析的科学性。
C. 为加强文章的思想性,作者加入了“刀耕火种”“大禹治水”这些传统文化信息。
D. 文中使用“镶嵌”“绿心”这样的词语,富有画面感,使抽象的概念更为具象化。
3. 阅读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填充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文章最后加入的这部分内容是文章论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避免读者因前文对①_____________的集中论述产生片面理解,认为②_____________。这部分内容让读者认识到应③_____________,这样就补全了论证逻辑,让观点从片面转向全面辩证,使文章观点更严谨、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4. 请结合上下文在AB两处的横线上填写两个问句,使上下文意自然衔接。
5. 自然的演化与我们的成长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结合全文谈谈这篇文章对我们正确认知学习中遇到的考试失利有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钟子期听琴
甘行尔
【幕启】
【天幕上隐现俞伯牙坐于官船之上面对青山焚香抚琴的侧影。琴音如高山流水……】
【郁郁葱葱的山林里,传进悠扬悦耳的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轻快流畅。钟子期身着蓝色短衫长裤,头扎青布包巾,脚踏芒鞋,手执板斧砍柴,好似和着琴弦节拍,呼应着曲调。】
钟子期:(唱)斧随琴音舞,心合琴音跳,浩浩大江涌,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