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976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以第二单元为主。
  5.难度系数:0.6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是被未来吸引,还是被过去驱使?
  积极心理学如今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其中,有两个理论是我们最应该了解的,它们是“未来”和“行动”。
  2016年,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用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了积极心理学的第一个核心理论:展望理论。简而言之,人是被未来吸引,而不是被过去驱使的。塞利格曼认为,这才是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真正不同的地方。心理的积极不仅仅是感到快乐,凡事都往好处想,更是拒绝被过去定义,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未来。
  以往的心理学家在分析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他过去的经历上,为什么心理学家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呢?
  因为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正值物理学的巅峰时代。看上去,物理学家们只用几个公式就把这个世界的规律解释清楚了。比如,如果过去是A、B、C,那么现在必然是D、E、F,而未来必然是X、Y、Z。用著名科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告诉我全宇宙所有粒子的状态,我就能够推断出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的世界的每一个状态。”因此,早期的心理学家一心想构建一个类似于物理学的体系:只要知道了一个人的过去,就能推测出他的现在和未来,甚至可以把他当作机器一样操纵。
  但是,人和机器有根本的区别: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会做选择。并不是你有这样的过去,就必然会做那样的决策。过去只能对你有所影响,但最终决定你现在要采取何种行动的,是你对未来的想象。心理状态也一样。比如你感到消沉,表面上是因为过去太悲惨、现在太艰难,但本质上是这些悲惨、艰难让你觉得未来没有希望。再比如,你感到愤怒,表面上是因为有人对你不公平,但其实是因为这些不公平让你觉得自己必须反击,才能改善未来。
  人类进化出的所有心理机制都是为未来做准备的。进化不关心过去,因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重要的是你接下来采取什么行动去塑造什么样的未来。
  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创伤后成长”。心理学家发现,有些人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来。然而,还有很多人在创伤之后虽然经历了短期的应激障碍,但心理最终变得更强大。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核心理论——行动,也叫“主动性理论”,也是由塞利格曼提出的。
  这是一种类似于“我要去影响世界”的信念,主要由3个因素构成:自信、面向未来的乐观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塞利格曼强调,积极心理学重在行动。比如,他提出一种帮助人摆脱悲观的方法,叫“习得性乐观”。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让人越乐观越好,只是悲观会让人选择放弃,而乐观会让人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状况。所以,塞利格曼经常说:“积极心理学至少有一半是在脖子以下。”主动性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念能引发人的主动行为,让人们积极地改造自己和世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它不是为了让人感觉良好,而是为了让人持续提升。
  (摘编自赵昱鲲《不管,我就是要幸福!》)
  材料二:
  我遇见了所有的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
  幸福是有公式的。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即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
  第一个幸福要素是,我们总体的幸福感。意思是对自己总体的生活状态基本满意,如没病没灾,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了一段自己较为满意的亲密关系。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较为完满的生活状态。
  第二个幸福要素是,性格必须是快乐的。性格有跨情境、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期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受正值巅峰时代的物理学的影响,心理学家们想构建一个与物理学类似的体系。
  B. 毕竟与机器不同,人有主观能动性,过去并不能绝对地影响一个人,对未来的想象最终决定着人的行动。
  C. “躺平”是不能改善处境的,只要行动起来,学习积极心理学,就能引发人的主动行为,让人改变处境。
  D. 有些人在负面情绪下,依然能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怀着感恩之心,敬畏苦难,与世界良性互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感到悲伤,表面上看可能因为失去,其实是因为你觉得无力挽回,难以拥有美好未来。
  B. 是深陷其中走不出来,还是心理最终能变得强大,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尼采名言的理解程度。
  C. 渴望幸福从天而降与渴望别人给予幸福都是不现实的,想要获得幸福就需要自己积极行动。
  D. 当不幸发生时,如果我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不幸上,可能会忽视能产生幸福感事件的本身。
  3. 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属于“积极心理学”思维方式的一项是(   )
  A. 栽松未必待成栋,种菊何须盼满篱。
  B.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莫叹乌云蔽日昏,且看柳暗又花村。
  4. 材料一的题目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5. 在以“成为一个能感受幸福的人”为主题的班会课上,你作为发言人,请结合文本给同学们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像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十八岁,下巴上几根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定居的,我格外珍重。走了整整一天,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都让我联想起熟悉的人,便朝着它们喊绰号。尽管走了一天,我一点也不累,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都不知道前面是否有旅店,只说:“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这话好,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可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
  奇怪的是,走了一天只遇到一辆汽车。中午时我想搭车,觉得那很了不起,站在路旁潇洒挥手,司机却看也没看,汽车一闪而过。我在后面拼命追,只为高兴,追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