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010字。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生天地之间,从远古时代起就在思考这盖我找我之天地到底具有什么形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诗经•小雅•正月》吟道:“谓天盖高,不敢不易;谓地盖厚,不敢不踏踏。”这里表达了古人天高地厚的原始认识,古人仰观这摸不着的天,侜察这挖不透的地,产生这一看法是直观朴素的。
  盖天之说无疑是最古老的宇宙学说之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有如巨大的半球形天盖笼罩在大地之上,而无垠的大地在远处似与天相接,挡住了你的视线,使一切景色都消失在天地相接的地方。这一景象无疑会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天盖地的宇宙结构观念。盖天说正是以此作为其基本观点的。
  《周辞算经》一书详细记载了盖天说的内容,但在它成书之前,有关盖天说的一些看法已在其他书中出现,可见盖天说的起源是很早的,并在后来不断得到发展。“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可能较早就出现,公元前6世纪的曾参就感到圆形的天盖和方形的大地是合不拢的。他问道:“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后来我们又看到,著名诗人屈原在《天问》里又提出了问题:
  这天盖的伞把子,
  到底插在什么地方?
  绳子,究竟拴在何处,
  来扯着这个帐篷?
  八方有八根擎天柱,
  指的究竟是什么山?
  在南方是海水所在,
  擎天柱岂不会完蛋?
  这是公元前300年左右一段诗的今译,问的似乎已不是简单的天圆地方说,而是在地上由八根擎天柱撑着天盖的一种凉亭式的宇宙结构,它也出现在《周髀算经》成书之前。
  《周髀算经》一书描述的盖天说又一次作了变更,变成“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认为:天地都是圆拱形状,互相平行,相距八万里,天总在地上。这一种天地结构看法维持到汉代。虽然这种盖天说认为地像倒扣着的盘子,中高而外低,但在做具体考虑时又将大地当做平面看待,这表明盖天说对大地形状的看法仍是不成熟的。
  盖天说为了解释天体的东升西落和日月行星在恒星间的位置变化,设想出一种蚁在磨上的模型。认为天体都附着在灭盖上,天盖周日旋转不息,带着诸天体东升西落。但日月行星又在天盖上缓慢地东移,由于天盖转得快,日月行星运动慢,都仍被带着做周日旋转,这就如同磨盘上带着几个缓慢爬行的蚂蚁,虽然它们向东爬,但仍被磨盘带着西转。
  (节选自赵澄秋、刘金沂《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略》)
  材料二: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与宣夜说相比,盖天说有其经典流布于世,那就是《周髀算经》,此外,《番书》《隋书》的《天文志》也对益天说的核心内容有所记载。下面是《晋书•天文志》的有关记载:
  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架,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天说认为天如伞盖笼罩大地,早期主张“天圆地方”,后发展为“天似盖笠,地如覆盘”。
  B.《周髀算经》记载的盖天说以“天圆地方”为核心,曾参、屈原均对此提出过质疑。
  C.盖天说运用蚁在磨上的模型来解释天体运行,认为日月行星被天盖带动做周日旋转。
  D.盖天说中的“平天平地”观念,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还能据此编制历法。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大戴礼记》等文献表明,盖天说的思想萌芽早于《周髀算经》成书年代。
  B.《周髀算经》提出“地法覆盘”,但在具体运用时仍将大地看作平面,这表明其理论存有缺陷。
  C.盖天说的内容与观点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从天地形态向运用机制的转变。
  D.浑盖之争本质是历法实用性与宇宙真理性之争,落下闲挑战司马迁实为科学革命的雏形。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的一项是(3分)
  A.“天无实体,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
  B.“天包地外,犹亮之表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
  C.“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
  D.“天体如丸,地居天中,表里皆水,气浮其中。”
  4.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请你为材料一写一段提要,60字以内。(4分)
  5.有些人说,古代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多经验、少研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黄昏(节选)
  沈从文
  雷雨过后,屋檐口每一个瓦槽还残留了一些断续的点滴,天空的雨已经不至于再落,时间也快要夜了。
  日头将落下那一边天空,还剩有无数云彩,这些云彩阻拦了日头,却为日头的光烘出炫目美丽的颜色。这一边,有一些云彩镶了金边、白边、玛瑙边、淡紫边,如都市中妇人的衣缘,精致而又华丽。云彩无色不备,在空中以一种魔术师的手法,不断的在流动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