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00字。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第五届论文征集及评奖活动参评论文
编号:
文章题目:初中口语交际活动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学生听说能力薄弱,教者有意或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口语教学,而社会上对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却相当高的现状,以语文实践论、学生主体论为理论依据,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出了较为切实的研究做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主题词:口语交际,语文教学、建模
正文
【问题提出】: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体现出“以生为本、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将来负责,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教材编写者对此也有强制性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明确地写进新课标及各种初中语文教材当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口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美好。因为教学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等因素的干扰,它成了语文教学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内容。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少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问答,但这种交际行为较少被教师有意识的关注和利用。我们看到的常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尴尬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氛围。这里面固然有学生生理心理因素,但是决不能否认忽视口语交际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转变口语交际教学止步不前的局面,实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呢?
【教学模式及建模的概念】: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块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把各种不成熟的或者一般性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使它成为可由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工具库” 。“ 教学建模”是学科教学论中的方法论。它不是将现成的教学模式强加给教师模仿,而主要是针对“问题解决”,在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教师自己去建构教学模式。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