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字。
《秋魂》教案
一、 导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春的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向我们展示了夏的火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秋的惬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吟诵了冬雪的洁白。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当我们走过隆冬的冰清玉洁,感受了阳春的明媚艳丽,领略了盛夏的激情奔放后,让我们来品尝金秋的累累硕果,解读秋的灵魂与精神,一起走进刘增山的《秋魂》。
二、 教学目标
秋是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季节,古人早有重阳登高之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来个“秋日登高览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哪位同学朗读一下。 口齿清楚,好请坐。
三、 整体把握
文章字里行间涌动着韵律和节奏的美感,现在就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把文中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好,我们同学刚才读了一遍,现在请同学完成两个任务,从整体上来感怀秋日。(出示投影)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看大家讨论的这么积极,这么热烈,那先一鸣惊人呢? 哦,你认为“魂”是“灵魂”的意思。谁还有补充的?这位同学说本文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化。非常不错,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那么与“灵魂”的相近的词语是什么呢? 对,就是“精神”,“秋魂”也就是秋天的精神的意思。(板书:精神)那么秋天究竟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呢?文章分了七小节来写,很显然,各写一方面的精神,合起来就该是秋的精神,请大家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先说第一节“秋实”。 成熟。很好。继续,“秋色”呢?我们同学说课文中有“五彩缤纷”这个词语,那能不能也用两个字来概括呢?不错,缤纷、绚丽,这两个词语都不错(板书;绚丽)第三节写“秋味”如果说秋天各种味道都有,意思是对了可语言不够精练,用什么词好呢?很多同学说“丰富”,那我们就用丰富吧。(板书:丰富)“秋风”“秋叶”呢?对了,秋风是慈祥的,秋叶是无私的。那“秋土”“秋景”呢?我们同学都概括的非常,秋天诚实,秋景博大。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秋的精神。老师这里为我们同学准备了几个句式,我们同学可以参考,也可以自选句式。(投影两个句式)。我们同学的表达都非常的流畅。秋天有着成熟的大脑,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味道,慈爱的心肠,无私的情怀,诚实的品质,博大的胸怀。这就是秋魂,秋的韵味,秋的精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赞美了秋天。
四、 品读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包含深情的来品读课文,来聆听秋日的喃喃私语。先共同品味“秋实”这一节的精粹语言。老师准备了这一节的朗读带,我们同学耳听心悟,看看别人是怎样处理的。(放录音)我们同学可以自己试着朗读一下。好,现在找位男同学起来朗读,女同学注意听,看他处理的恰不恰当。 那位女同学起来评价一下。哦,你觉得“他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这一句没有读出“想”“沉思”的味道。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试一试。大家听出他是怎样处理的了吧。“他在想”后面停顿的较长,“我”后面又加了一个停顿,这样就把“想”的味道给读出来了,老师也来试一试。我们同学各自试一试。谁还有吗?这位同学说,最后两句话读的太凶,好象在责问,最后两句话表现的是秋天的思考,要有“思考”的味道。的确如此,这位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好,我们在来看看这两个反问句能否颠倒?那位同学说说理由。 对了,因为他和前面四句话是相对应的,前面先说的“风雨”再说“光热”。老师在提一个问题,这四句能不能合成一段,(放课件)我们同学可以读读,看能发现点什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共享呢? 的确像这位同学说的,分开形成四个排比句,读起来有了诗的味道,也就是语言有了节奏感,而且也很整齐。(板书:排比、反问 节奏)。以上我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