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教育。创新和创造一样,都离不开想像和联想。想像和联想在作文中经常用到,早在1991年,全国高考小作文就要求考生把圆想像成一个物体,写一篇想像短文。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根据路灯下有人踢碎玻璃罐给过路人带来危害的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记叙文。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就寓言诗《鸟的评说》,“任选诗中两种写,展开想像”,写对话片断。1997年全国高考小作文要求就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材料,设想小新陈代谢同学上学的情景,对其进行描写。1998年人全国高考题要求对“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进行补写。1999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假如忆可以移植”。这些作文的写都要依赖想像。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作文则是专门的“想像和联想”训练。
2000年以来的高考说明都把写作分为两个能力层级,一是基础等级,一是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 “有创新”一条里指出:“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那么,什么是想像呢?想像本来写作“想象”,顾名思义,就是没见过“象”的人通过设想,“想”出“象”的模样。韩非说:“人希见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就是“想像”一词的来历。想像是人们追忆形象的一种机能,也是人们在大脑中对观察、了解到的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融汇、升华,创造出一种新形象的思维活动。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里,把天上的明星想像成街上的明灯,由明灯想到天上必定也有美丽繁华的街市和在街上闲游的市民,农民。于是进一步想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想到他们提着灯笼,携手涉过天河,在街上自由漫步的幸福生活。在短短的十六行诗中,诗人驱遣自己丰富的想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