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大约3610字。
《促织》
                                      刘纯文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教学重点:曲折跌宕的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郭沫若题联   (话聊斋)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讲故事,知内容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
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学生讲故事,最后明确: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情节起止段所写内容)
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
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
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
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独是成氏子以蠹贫(操童子业,久不售),以促织富)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4、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 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惊  且 喜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 劣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 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