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90字。
13、《呐喊》自序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写作《呐喊》的原由,命名为《呐喊》的用意。
2、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把握一些复杂长难句的含义
3、了解鲁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状况,学习他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设想
教学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
重点难点: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文中一些长难句的分析把握。
一、简介有关知识
1、《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呐喊》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
《狂人日记》 1918年4月 《孔乙己》1919年3月
《药》 1919年4月 《明天》 1920年6月
《一件小事》 1920年7月 《头发的故事》 1920年10月
《风波》 1920年10月 《故乡》 1921年1月
《阿Q正传》 1921年12月 《端午节》 1922年6月
《白光》 1922年6月 《兔和猫》 1922年10月
《鸭的喜剧》 1922年10月 《社戏》 1922年10月
3、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表现了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4、序言,写在著作正文前面的文章,可分为三类。
自序:作者自己所写,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他序:他人所写,一般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
代序: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
二、检查预习
按拼音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zhì)铺 (zú)业 久 (wéi)
不 (míng)一钱 不 (dàn)于前驱
愤 (mèn) 反 (xǐng)
三、研习课文
(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叙述自己探
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过程。
两层:1.总写(第1自然段);
2.分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从“S会馆里有三间屋”到结尾):介绍写作《呐喊》的缘由和他为革命而创作的文艺观、创作态度。
两层:1.写自己创作小说的动机;
2.说明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小说成集时的心情和小说的命名
(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这里的“梦”指的是什么?
“梦”是理解全文的主要线索,也是“文眼”之所在,通篇叙事线索可列为“好梦”——“寂寞”——“呐喊”。应着重弄清它们的含义。
“梦”是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生活追求和理想。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