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2000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终结性考试试卷
余 磊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 82 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 67 分)
(一) 古诗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句的空隙部分。(任选8题,每空1分,共8分)
(1)山中习静观朝槿,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明月不归沉碧海, 。(李白《哭晁卿衡》)
(4)明眸皓齿今何在, 。(杜甫《哀江头》)
(5)江天一色无纤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蒸沙烁石然虏云,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卿还京》)
(7)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
(8)衰兰送客咸阳道,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9)重湖叠巘清嘉,有 。(柳永《望海潮》)
(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1)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2)却将万字平戎策, 。(辛弃疾《鹧鸪天》)
(13)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
(14)摇四壁翡翠浓阴,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15)禾黍高低六代宫, ,一场恶梦。(马致远《【双调·拨不断】》)
(16) ,几千年晒未干。(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二) 诗词曲阅读( 34 分)
2.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6分)
(1)请体会并说出所引用词句的意思。(3分)
(2)解释王国维这段话的基本内涵。(3分)
3..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的哪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3分)
(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试结合诗句,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低于80字的赏析短文。(4分)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减字木兰花 春情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内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魂归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清平乐 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1) 这两首词题材相同,都是写了 景色,艺术手法相同,都是 。(2分)
(2)两首词的结句都提到了“杨”,作者借此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1)。“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2 分)
(2)。作者是怎样实现“怀辛大”这个题旨的?( 3 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