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散文
中考题型分析
菜花
①每年春天,旧年冬天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纯,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事无暇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天,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也因没空,就胡乱地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拨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的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 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 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 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 而是从根放的菜根部长出, 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⑧1946 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 8 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 , 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 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去世了。
⑨现在,我已衰暮,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许多往事。我又觉得,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有把它写成一篇小文。
1.文写了哪几种菜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
答:
2.文中所写的几种菜花的共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
3.联系上文来看,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将案头的那株菜花称作“天赐之物”? (3分)
答:
4.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②段对白菜花所作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白菜花的欣赏、热爱和赞美之情。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批评那些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一生撰写成一篇宏伟文章的人们。
C.本文的线索就是菜花,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文章语言明丽自然,简洁顺畅,颇为耐人寻味。
5.仔细品味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3分)
答:
6.本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 || ”在下列序号间标明。( 3 分)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分析
1、题考查的是细心搜取资料的能力,一要细心,二要快速。
2、此题考查的是根据特定信息选取所要语句并加以概括的能力。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句子,如②段的“平常的很”、③段的“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尤其注意“竟”字)
3、此题有非常之难度,基本只能靠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以对作者情感的领悟去回答。第一步要考虑字面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