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40字。
审视中考叙述类现代文阅读 
□蒋红森 
  “中考叙述类现代文”是指中考试卷中的记叙类和描述类现代文选文。下面就2007年部分省市语文中考试卷中的叙述类现代文阅读考查情况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什么    
  抽样统计了40份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叙述类现代文选文,基本情况可作如下描述: 
  1.“泛文体”选文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规整的文学作品选文成了配角。 
  40份试卷中,选文样子像小说的仅有5篇,描写意味较浓的散文只有5篇(其中纯写景的散文只有一篇),而叙事记人类选文有30篇,占选文总量的75%。这些叙事记人类选文,叙事则多以概要叙述为主,铺排议论往往冲淡了读者对叙事过程的阅读感觉;记人则以简笔勾勒,多外在的描摹,少内在的点染,而过多的抒情又总是左右着读者的阅读方向。这类选文,很多已经失却了传统意义上叙说文的内敛与稳健,更多的是一种小品、随笔甚至闲笔,当属“泛文体”文章了。 
  2.选文教化色彩过于浓厚,对语言表达的质量重视不够。 
  从题材角度看,教化类选文占了总量的80%以上。“教化”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渲染亲情,意在引导学生爱亲人,重视家庭和谐;二是倡导励志,意在引导学生树目标,吃大苦,干大事;三是劝善养德,意在引导学生说好话,做好事,做有德行的人;四是教学生如何生活,告诉学生“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要“拒绝句号”,要“收藏幸福”,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生活态度。这些题材的文章不是不能选入中考试卷,只是“教化”过于露骨,过于直白,好像选文考试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层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 
  因为过于追求教化功能,选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追求。遣词造句凝练不够,章法结构讲究不够,主旨意蕴内敛不够,这些“不够”直接影响到“考点”布局的合理性。 
  3.选文“浅阅读”倾向明显,缺乏必要的高度。 
  因为“泛文体”选文多,因为重教化选文多,试卷中的叙述类选文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浅阅读”倾向。试以《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上册)、《背影》(人教版八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上册)三篇课文作为参照来比照试卷中的选文。《我的叔叔于勒》构思精巧,内涵丰富,人物刻画细腻,试卷中够得着本文高度的选文少之又少,仅有《风吹一生》(常州卷)、《骆驼祥子(节选)》(广州卷)等。《背影》一文语言平实却富有张力,叙事空间大然着力点集中,细节描写让人难以忘怀,选文中稍具“背影”意味的亦不多见,仅有《我的父亲母亲》(恩施卷)、《看山老爹》(江西卷)、《月湖随想》(宁波卷)等。更多的选文接近或还不够接近《走一步,再走一步》,或叙述一件单纯的事,表明一个单纯的“理”;或陈述一种现象,延伸一段感受;或罗列一排生活情景,归纳出个体的某种体验等等。如果说《我的叔叔于勒》《背影》分别代表了九年级、八年级选文水平,那么《走一步,再走一步》所代表的是七年级选文水平,从这个角度说,试卷中的大量选文只停留在七年级水平上。 
  4.部分选文“身份”不详,面孔老旧。 
  40篇选文中,没标明作者的有9篇,未注明出处的有19篇。选文“身份”不详,只能说明选文并非命题人的原选,充其量只是“二传手”文章。有的选文已经在教辅资料里转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