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30字。
2007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综述及2008年备考建议
2007年宁夏、海南、山东、广东四省率先启用新课程考试大纲,高考试卷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试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体现出新课标的自主性、选择性的精神;二是在选做题部分增加了实用类文本阅读。
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新课程考试大纲是这样阐述的: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考点分为三个能力点、9个考点:1、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能力层级为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007年是首次命制这一作品类型的试题,共有三套,宁夏、海南一套,山东一套,广东一套。三套试题,前一套是人物传记,后两套是新闻(人物通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选材:名人事迹,通俗晓畅,内蕴丰厚,可读性强,探究点多
三套卷所选人物,一是著名钢琴家傅聪,一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一是著名短跑健将奥蒂。无论是传主还是新闻主体,这三位名人,他们的事迹具有典型性,人格具有感染力,成功的背后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给人以较大的启发性。就所选文本而言,都具有通俗晓畅,内蕴丰厚,可读性强的特点,极适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文本内蕴空间而言,都有较大的空间,有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点,对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极为有益。
广东卷《访钢琴家傅聪》,文章以访谈的形式,让新闻主体傅聪本人讲述自己成功路上的经历体验。访问者分别从傅聪的基本情况、傅聪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傅聪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等三个大的方面精心设计了7个小问题,散而不乱,极有层次。其中关于“做人,才做艺术家”是最具震撼力的表述,傅聪从①要有“大爱之心”,要有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甘愿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②要善于学习,不断的自我提升;③特别需要具有勇气,永远表里如一;④要有“赤子之心”,真诚第一;⑤要有真正的个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的阐述,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宁夏、海南卷《叶圣陶在四川》这篇传记,作者从叶老如何教导儿女写文章、与朱自清的深厚情谊、精心培育年轻作者等方面详尽地叙写了叶老在四川的生活经历,展示了叶老作为父亲、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的人格风范,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老的崇敬之情。文章述评结合,佐以生动的事例和他人的言论,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教益。
山东卷《梦碎雅典》写的是奥运名将奥蒂与金牌无缘、留下终生遗憾的故事。作者以饱蘸感情之笔详细地叙写了奥蒂在雅典的遭遇,突出了奥蒂不屈服于命运,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的性格特征,认为她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这样的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她虽败犹荣。
二、设题:重视多层面、多角度设题,彰显新课程新理念
(一)题型多样,包括多项选择题、问答题;设题面广,涉及到9个考点中的大多数,重视分析综合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分值普遍较高,少量是4分题,大部分的分值是6分、8分,显示出题目的高占分权重。
(二)多角度设题,体现出考查的层次性。
大致而言,今年的实用类文本考查最主要的题型有:
1、探究文体特征及其作用。
如山东卷第19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第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