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9张。附带教案。《赤壁赋》教案
江苏省滨海中学(224500)  丁爱华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了解苏轼生平、写作背景和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欣赏文中所体现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鉴赏文中的美,引导学生侧重于对课文情感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    对文中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探寻文中美的踪迹,感受、欣赏文中的美,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既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美,那么我们就有地方发现美的踪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赤壁赋》中做一次美的探寻吧!
二、学生自由诵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三、听配乐朗诵,领略文章的音韵美。听完后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美的地方,并说出从中表现了哪一方面的美。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所发现的美。
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发现了文中有许许多多的美,这些美都值得我们欣赏,今天我们就重点来欣赏文中的景美、声美、事美、理美和情美。
五、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种美,赏析这种美的具体内容和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美的,组长负责记录、整理,教师在巡视时加以点拨、引导,然后让组长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点。下面为示例:
第一小组  景美
我们组通过反复朗读、交流各自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来的画面来体会文章的景美,作者通过抓住景物的特征风(清)、月(明)、江(静)和在这种环境下的感受如“冯虚御风”、“如遗世独立”等写出了景美,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氛围,并为下文的主客问答提供了背景。
第二小组  声美
声美主要体现在文章第二段,就是写歌声之美和箫声之美,前者是通过写“扣舷”作和声和叙述富有楚辞特色的歌词来表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运用比喻、衬托等方法写出了其哀伤美、幽怨美。
运用这些方法来描写音乐,我们组还讨论到《琵琶行》也用过,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