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个字。
《心声》自读课文教学设计
主讲老师:舒利平
教材分析:
《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但九年级学生快已经接触过小说,学生对小说的特点已有一定的认识,能自己独立的读小说,并理解小说了,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学生在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情节;再在课堂上从自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明确“心声”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想听听同学们月考后的感受,抽签决定本次口头作文开始,计时三分钟。
老师小结这位同学的月考后的感受,用一个词概括他的“心声”,并启示同学们适当的在自己相信的同学面前倾吐自己的心声这未尝不是一种释放紧张内心、缓解压力的一种好办法。今天我就来作一回听众,用心去倾听一下黄蓓佳笔下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有兴趣吗?
二、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目标:
读教材导语,及课后一个练习题,结合自读课文特点,给本次课我们确定几个目标,学生畅所欲言,并集体规纳三个目标,并请几个学生上台来写下这几个目标。规纳后参考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概括本文故事?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