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30字。
《六国论》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率赂秦也 ②思厥先祖父:
③抱薪救火: ④暴霜露:
⑤燕赵之君: ⑥洎牧以谗诛
⑦革灭殆尽: ⑧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二、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暴 通
2.暴秦之欲无厌厌, 通
3.当与秦相较当 通
三、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古: ;今:指 。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 ;今: 。
3.可谓智力孤危
古: ;今: 。
4.后秦击赵者再
古: ;今: 。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 ;今: 。
四、词类活用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4、义不赂秦
5、李牧连却之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
五 一词多义
1.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此言得之
③诚不得已 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2 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②其势弱于秦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非
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③非抗于九国之师 ④非兵不利,战不善
4 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③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5 而
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⑵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⑶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⑷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⑸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⑺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⑻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⑼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⑽二败而三胜
6 其
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④其势弱于秦
7 之
①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②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③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④苟以天下之大
8 与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9为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 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
③以有尺寸之地。 ④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⑤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⑧苟以天下之大
六 翻译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