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40字。
《背影》《我们和青春对话》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
教学过程:
2. 《背影》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理解。
(2)感受并理解文中表达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情感。
(3)学习选择生动细节,运用质朴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
(4)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写家境惨淡和父亲颓唐对表达父子情深的作用。
(5)理解真实、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2.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中字、词障碍。
(2)通过关于“背影”的几个细节,特别是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感情。
[文题资讯]
1.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朱自清文集》,他的散文很有名,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春》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而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背景资料
本文定于1925年10月,朱自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写的这篇文章只是写实。”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
3. 《我们和青春对话》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体会“走进青春”的感悟和遐想,做好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青春的叩门。
(2)理解本文生动形象、含义丰富的诗歌语言。
(3)学习新诗的朗诵。
2.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中的形象和含义丰富的语言。
[文题资讯]
1. 作者简介
毕国瑛,女,山东人。当代诗人。
2. 背景资料
作者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结业,留校在附小任教6年。1986年调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编辑部任编辑。
3. 题目解说
题目《我们和青春对话》就向我们预告该诗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还告诉我们对话的双方是谁,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4. 知识链接
关于青春的几则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巴金《秋》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
一个人的年轻时代是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