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8090字。
2008年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形式:开卷 时限:150分 满分:150分)
◎书 写(6分)
1.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书体沿革异彩迷人。请你用漂亮的字体将古人论笔法之言抄写在题后方格内,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特有的艺术魅力。(3分)
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空坠石
(温馨提示:本小题结合全卷书写及卷面情况综合评分,后面的答题也要认真书写哟。)
2.补全下列成语。(3分)
浮想联( ) 甘( )下风 莫( )一是
◎阅 读(54分)
一、中国有诗画同源的传统,古人论诗是“诗中有画”,论画则“画中有诗”。请阅读下面一组文言文选段,看看下面三人怎样论诗画,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2分)
【甲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话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苏轼)
【乙文】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③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王士祯○5)
【丙文】画梅要不象,象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染翰家能传其神意,斯得之矣。(查礼○6)
[注]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②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两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③永叔,即 ,字永叔,北宋文学家。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 ”。○5王士祯:清代诗人。⑥查礼:清代画家
3.请根据前后文或查阅工具书,将注释③、④补充完整。(2分)
③ ④
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①论画以形似: ; ②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 ;
5.试用现代汉语解说下面的句子。(4分)
①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②画梅要不象,象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
6.苏轼和查礼论诗画都重 ,是从 角度谈的;而王士祯独重 ,是从 角度来论述。(2分)
7.作者对“苏、黄”和“京、卞”的评价截然不同,这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2分)
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请阅读下面《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然后答题。(共6小题,计14分)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
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有的源于历史事件,如“负荆请罪”“草木皆兵”;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动辄得咎”“行云流水”;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的源于古代诗歌,如“为人作嫁”——源于“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古稀之年”源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成语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在成语语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成语来了解。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