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10字。
  《登高》视频教案
  一、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呢,和大家一起学习杜甫诗歌《登高》,古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来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杜甫的为人。上节课让大家预习了这首诗,大家课下肯定已经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资料,但是我现在还是很希望知道,在大家的心目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所以,现在大家就可以畅所欲言,来谈一下你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的?
  生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有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孤独失意,长期漂泊,不以个人前途为念,而以国家前途命运为念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老师:由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联想到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接着谈。
  生2:一般人杜甫给人的印象总是一幅苦大仇深的面孔,但是我觉得他的内心深处有对社会的那种反抗精神。
  老师:很有自己的看法,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杜甫似乎一直是一个愁眉哭脸的形象,但是这位同学能看到杜甫另外的一面:对社会的反抗。这位女同学?
  生3: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代中后期,唐代逐渐衰亡,当时政治混乱,从他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对当时的腐败现象给以很大的抨击,也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从《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出他很大的政治抱负。
  老师:看到了能够反映现实的杜甫;因为他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同时也能感觉到杜甫也有远大的志向,远大的抱负——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也是杜甫,还有没有其他的感觉?
  生4:杜甫——诗史,大多反映了唐朝中后期的一些现状,感觉特别政治,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老师:诗史——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好,我们刚才对杜甫有了这么多的认识,那么大家都知道杜甫被誉为是“诗圣”(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梁启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情圣杜甫》,他认为杜甫是一位“情圣”,“情圣”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刚才我们大家已经举出了杜甫诗中的诗句来领略了他的这种内心的世界,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结合我们今天要学的《登高》,来进一步的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二、鉴赏诗歌
  1、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
  老师:好了,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杜甫,同学们先自己朗读两遍这首诗,感受一下这首诗。好,开始。
  学生:读……
  2)初步感受诗歌基调
  老师:我们知道,当我们看一幅画,欣赏一首诗歌,或者是看一个人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最初的一种感受,而作为一个诗人,他是有感情的,在他的诗中他一定要表达一种情感,“无病呻吟”的诗不是一首好诗,也不会传诵至今。那么,刚才你读过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歌当中它的一个基本的调子是什么样的?就是能够反映出杜甫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