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2170字。
福建市莆田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高三集备组 审核人:黄喜彬
友情提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沉着冷静,认真答题,祝你成功!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言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作答)(6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 _, 。 (《赤壁赋》)
③故夫知效一官, ,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逍遥游》)
④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 若君者 ,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 孔子删诗 , 自小弁之怨亲 , 巷伯之刺谗以下 ,其忠臣寡妇 , 幽人怼士之什 ,并列之为风 , 疏之为雅 , 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③荐绅:士大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5-6题。(6分)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5.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6.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