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68张,图文并茂,并有说课稿。
《敬畏自然》说课稿
唐山六十中学 雷丽娜
教材分析:
《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从四个方面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然后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人类与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学生分析: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问题缺少感性认识,仅仅从理性层面的引导、点拨是不够的,增加有关环境方面的图片、实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词语“蓬蒿、咫尺、狼藉”等词的注音和词义,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议论文的简单常识,知道“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并会在文中找出来。
3、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层层推进的论述结构,体会作者“敬畏自然”的思想感情。
4、对本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进行深入探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概括,进一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5能辨识反问的修辞,能具体说出该修辞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过程和方法: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默读法、圈点勾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2、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3、5
1、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层层推进的论述结构,体会作者“敬畏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辨识反问的修辞,能具体说出该修辞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4
对本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进行深入探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概括,进一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说教法: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