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友情提示:Hi,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1.请你务必在指定的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五道大题,含23道小题。其中,1—5小题为“单项选择题”,答案要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6、7小题为“古诗文理解题”,8—12小题为“课内阅读题”,13—22小题为“课外阅读题”,23小题为“作文”,6—23小题均在试题上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请注意: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斗笠(lì) 褶皱(zhòu) B.唿哨(hū) 汲取(jí)
C.猝然(cù) 竹篾(miè) D.琥珀(bō) 阴霾(má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瞭乱 肆虐 B.南辕北辙 雄浑
C.姹紫嫣红 苍穹 D.拈轻怕重 匿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 )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4.下列句子与课文原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B.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C.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查找下列汉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序号 汉字 部首查字法 部首笔画 音序查字法
A. 等 竹 6 D
B. 渠 巨 7 Q
C. 忍 心 3 R
D. 魁 鬼 4 K
二、古诗文理解题【本题满分15分,第6小题3分,第7小题12分;其中,第7小题的(1)(2)(3)小题分别为3分、4分、5分】
6.默写(3分)
请注意:此题为选做题,请任选三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前三个小题。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李贺《南园》)
②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阳市200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chēng),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B、区划调整后,资阳的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风格迥(jiǒng)异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在雁江大地拔地而起。
C、哈萨夫4月8日还在巴格达市中心振振有词地说,要与美英联军血战到底,美英联军在巴格达将遭到沉重打击,可4月9日他突然销声匿(lì)迹,像在人间蒸发了。
D、且向店里掇(zhuì)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给是( )
A、琐屑 秩序紧然 蹂躏 鸦雀无声
B、涵养 眼花缭乱 酝酿 随声附和
C、蓦然 花枝招展 崇拜 通幽曲径
D、颓唐 中流砥柱 戏谑 义愤填膺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地啼哭。(这里是谈论的意思)
B、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这里是放映的意思)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里指造酒发出的越来越浓的香道)
D、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哥哥、大姐姐们热情地接待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和我们的行李。
B、3月20日,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违反了国际法,遭到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D、4月25日,教育部、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大专院校学生、进城务工农民“五•一”放假期间就近务工和学习,以杜绝“非典”传播。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候,有人郑国人不识货,买了个空有其表的木匣子,却退了比木匣珍贵得多的珍珠。这个故事后来浓缩为一个成语:买椟还珠。
B、课文《生命的意义》节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小说《孔乙己》中的“我”是作者鲁迅。
C、写慰问信要注意两点:要根据所慰问的不同对象,确定信的内容;字里行间要洋溢着同志间的浓厚感情,要充分体现组织的关心与温暖,使受慰问者在精神上得安慰和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6、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着)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挨着)
7、能使短文中横线前后的句子衔接连贯的两个句子是( )
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但是 。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持露叶与琼枝。”或者像他在《后杞菊赋》里所说的:“春食苗,夏食叶,秋食
山东省烟台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
一、文化积累(共12分)
1、默写(5分)
①会当凌绝顶, 。(《望岳》)
②随风潜入夜, 。(《春夜喜雨》)
③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艨胧的月光和 那样温柔……(《听潮》)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4分)
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段文字,写了一年四季山间景色的变化,请你依
次写出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 , 。(2分)
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2分)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做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二、阅读(共38分)
(一)阅读文盲文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 )
5、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或异二者之为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忠之属也,可河曲智叟亡以应一战
D、河曲智叟亡以应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7、文段中加点词“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2分)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3分)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12分)
正式的书(jí),是在两个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竞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
福建省三明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基(3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20分)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 ①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 ② 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学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 ③ 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 ④ !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 A”B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话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
1.根据文意,从下面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字填写在方格里。(4分)
① (遗 ,遣) ② (彩,采)
③ (彻 ,砌) ④ (己,已)
2.把下面加点字的拼音写在四线格里,把“浒、索、寇、抹、刊、朦”写在田字格里。(6分)
风花雪月 儿童刊物
浒、索、寇、抹、刊、朦
3.第二自然段末尾应补写的后半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的句号写在A处还是B处?答:__________处。(2分)
4.由上文末尾的两个“好”字,联想到冰心《小橘灯》中的两个“好”字,它们的含义是什么?(4分)
她(小姑娘)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①读书好 “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好书 “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表。(4分。“两书内容的共同点”附加2分)
书名 内容大意 书中人物(任写2个) 两书内容的共同点
《水浒传》
《荡寇志》 写“荡平”梁山,将水泊人物——诛灭的故事
陈希真、陈丽卿
《西游记》
《封神榜》 写周武王伐纣,姜太公封神的故事
周武王、姜子牙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6.默写上句或下句。(2分)
湖北省荆门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20分)
(一)默写(4分)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2、渭城朝雨轻尘, 。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4、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最后两句: 。
(二)理解(8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身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树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6、选出对下列加线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因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赏析(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河,指黄河。 岳,指华山。 遗民,指金人占领区的宋朝百姓。
9、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0、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 ,陕北民歌“ ”形式常用这种表现手法。(2分)
11、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
12、本诗与陆游的《示儿》诗的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 的同情,对 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 的不满。(2分)
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8分)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