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嘉兴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卷一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I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翩然(piān) 鳞次栉比(jié) 干涸(gù)
B.降服(xiáng) 随声附和(hé) 地壳(ké)
C.秕谷(bǐ) 坦荡如砥(dǐ) 筹措(cuò)
D.绮丽(qǐ) 同仇敌忾(qì) 棱角(l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复盖 穿流不息 痛心疾首 B.谛听 漫不经心 截然不同
C.克苦 走投无路 星罗其布 D.供献 原形毕露 题纲挈领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舟山,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伺候权贵、谋求接见之
中。(伺候:有讨好奉承的意思)
B.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雪:煮成的盐)
C.这里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可供你舒适地潜心攻读,为你淘金提供了很好的
条件。(淘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赤裸裸:没有在世界
上留下什么东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周围数千名群众的生命可能遭到严重损失。
B.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的体质增强了。
C.从房内飘出一股清香的龙井茶。
D.代表们对开发山区的经济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 )
生活中种种苦涩, ,历程中多少挫折, ,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7.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前启后,从景色描绘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评价。
B.“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以形象的比喻,表明诗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连云港2003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 语知及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2分)
莫名其妙 首曲一指 惩前毖后 暄宾夺主
合颜悦色 惴惴不安 任劳任怨 循私舞弊
错别字
改正
2.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作家或作品。(7分)
○1.安得广厦行千万间, 。(杜甫《 》)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3. ,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5.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在美国的20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 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2.一些文士,士大夫喜欢把自己宅第的正房叫做堂,如“世伦堂”“秉礼堂”“慎德堂”等等,以 其风雅和有德。
○3.激光不是一种普通的光,它能击毁真坦克、真飞机 导弹和卫星。它就是几十年来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所谓的“死光”。
○4.(威尼斯)60米宽的大运河便是“大街”,两旁大部分是古老的建筑物,偶尔可见现代化的低层楼房,(沿河)几米宽的路面上充满了 的人群。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目前,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发扬和衷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制“非典”疫情的蔓延。
第 处。改为 。
第 处。改为 。
第 处。改为 。
5.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
朋友是 。
6.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4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1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2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03年浙江金衢两市初中毕业、升学招生考试
单位:山东省即墨市金口中学 江志民 邮编:266213 区号:0532
一、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5分,其他每题3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1) 龙游的古塔像一个个饱经cāng( )桑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姑蔑大地,经历了世纪的变迁、朝代的更( )替。
(2) 前来zhān( )仰刘英烈士陵园的游人,络绎( )不绝。他们缅怀烈士的功业,追寻烈士的足迹……
2根据提示写出古诗词名句。
(1) 看到浙西烧石灰工人的劳动,使我想起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用这首诗来赞美他们是再恰当不过了。
(2) 现在人们常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人在绝望中重获生机的喜悦之情。
(3)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用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几处错误。
吃完饭,我开始收拾行囊,妈妈的唠叨不时响起:“铅笔削好了吗?”“涂改带忘没忘?”“草稿纸怎么放得这么乱?”“书包放在车栏里,不要总背着,吃不消。”……往常听来令人厌烦的话语,今日听来却十分亲切,我按照妈妈的嘱咐一一收拾,妈妈脸上显出惊讶的表情,好像在问(,)“今天你怎么这么乖?”爸爸站在一旁,一脸微笑地看我忙绿着。瞧瞧妈妈,看看爸爸,我的心长时间久久还能平静。
(1) 语段中括号内的标点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
(2) 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是错别字,“栏”应改为___,“绿”应改为___。
(3) 画线句子是病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给金华火腿拟一句广告语。
5假若请你给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北京小汤山疗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发一封电子邮件,你想说什么?(50字左右,不必署名)
6下面三段文字是《红楼梦》中对黛玉、探春、宝钗三位姑娘的外貌描写,请分别指出写的是谁。
(1)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 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 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3) 两弯似蹙非常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人物:(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二阅读
(一)议论文
一支军队,不可能只有元帅、将军,没有士兵;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只有科学家、专家,没有工人、农民。把“士兵”同“元帅”分割开来而过分看重“元帅”是不合适的。鲁迅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演讲天才问题时,曾经告诫学生们不要把眼睛只盯着“元帅”。他说,法国拿破仑有一次过阿尔卑斯山,说自己比那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身后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拿破仑一过山就得当俘虏。军队需要“元帅”,同时也需要士兵,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士兵。大家都去当元帅,都去发号施令,那谁去开枪开炮,谁去冲杀拼搏?
荆州市2003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代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第4页右侧的座位号填写准考证号最末两位数。
- (4分)全卷书写分。
二(30分)完成下面1-10题。
1.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 ) ②同舟共( )
③救死( )伤 ④自强不(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 )人们所称赞( )的。它地处( )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 )景之一。
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斟酌 推敲 思索 揣摩
①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 ),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②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
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
逐渐充实。
4.文学常识填写。
①初中课文中,柳宗元记游的文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初中课文中,苏轼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病句的修改方法是:将“_______”这个词改成“________”。
这次清洁大扫除进行得很完整。乱贴的标语被揭去了,堆积的垃圾被运走了,堵塞的水沟被疏通了,连各个角落的灰尘也被冲洗掉了。
6.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时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这段话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个关键词是:____________
7.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
8.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9.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明市2003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20分)
1.请用正楷把下列汉字对应书写到“田”字格里。(2分)
巨 争 觉 彝 属 栋 蔡 鼻
阅读下文,完成2—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a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 b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c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d 北雁南飞,活 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不再鸣叫,藏起形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2.请用一个语意相同的成语替换文中划线部分(2分)
“不再呜叫,藏起形迹”换为成语:——————。
3、“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应是————处(2分)
4、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请你从选文中找出2个能表明季节变化的四宇短语。(2分) .
5.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2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6,默写:(10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争渡,争渡,一——。
5)——,甲光向日金鳞开。
6)出淤泥而不染,——一。
7)在《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
8)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9)从初中所学诗文中,写出——句咏花的名句:——。
10)初中阶段,我们学了苏轼的一些词,请写出一句寄托着作者美好愿望或抒发其政治理想的名句:——。
二、(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6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B.造饮辄尽:制造
C.箪瓢屡空:经常 D.颇示己志:稍微
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因以为号焉/阴风怒号 B.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