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30字。
  《秋水》教学设计
  制作:程聪慧温州市第二十三中
  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其中对高一文言文单元的要求是力图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同时也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三中的古文之一,属于自读课。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原文通过河伯与海神若的七段对话,阐述了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思想,课文节选部分则主要是让人认识到“人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哲理。由于是节选,这就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使学生明确课文节选内容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
  学情分析:
  首先,现在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处于半解状态,他们需要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古文的方法。而《秋水》这一课文,内容上包含了较多的古文知识点,是学生找到他们学习古文的津梁的好例文。再者,庄子是一位伟大的哲人和智者,他的文章,汪洋恣肆,内容上总有让人心智获得启示和教益之处。因此,教学本文,不仅要走近经典,了解庄子的散文特色和寓言寓意,更要从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2.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3. 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诵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
  2、比较法。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节选的文段和全文的比较来理解寓意,领悟庄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2、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没有同学听说过庄周梦蝶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在睡觉的时候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于是他感到非常快乐,悠然自得地忘了自己是谁。一会儿梦醒了,却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这时候他产生了一个疑问——不知是他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他。
  这个人就是庄子。
  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庄子?
  资料: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